在伟大变革中彰显青春

新华网2019-05-03

在云南昆明滇池之畔的西山上,聂耳雕像静静矗立在苍老却依旧挺拔的油杉林间,国歌作曲者聂耳长眠于此。(新华网 潘越 摄)

100年前,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一场运动以空前未有的勇气和思考,开辟出一条救国救民的新道路。面对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追求真理和进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宏亮的声音,响遍寰宇。

就在伟大的五四运动结束后的第16年,一位23岁的青年,用音乐“代替大众在呐喊”,谱写出了铿锵有力、震人心弦的旋律:起来!起来!起来!

几十年来,从聂耳的生平到其音乐创作,聂耳研究专家刘本学全都铭刻于心。(新华网 罗春明 摄)

觉醒

1912年,在云南省昆明市甬道街的一个小医馆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23年后他谱写出不朽的乐章——《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聂耳。

“我出生在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是唱着聂耳的歌长大的。”在云南省玉溪市,耄耋之年的刘本学老人,拿出一本本他撰写或主编的著作,这些书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聂耳。

刘本学是聂耳研究专家,中国聂耳冼星海学会、云南聂耳音乐基金会理事。聂耳祖籍在云南省玉溪市,40多年来,刘本学用尽了所有的方法,在追寻、探索这位同乡的精神世界。

“《义勇军进行曲》是诞生在中华民族十分危难的关头。”刘本学说,“它是时代的最强音,民族的最强音,它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心声。”

几十年来,从聂耳的生平到其音乐创作,刘本学全都铭刻于心。时间横跨了一个多甲子,而音乐却能穿越时空,将一代代青年人连接起来。

“我们不能忘记被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历史,不能忘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战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做的牺牲,包括他们的生命,我们唱国歌一定要唱出中华民族的志气、勇气。”刘本学说。

半个多世纪前,聂耳作为时代的歌者,他的音乐作品一直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呐喊,更提示一代代青年人,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不懈地努力。

翻译家、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知名校友许渊冲,尽管已年近百岁,但回顾在春城度过的求学岁月,依旧历历在目。(新华网 陈杰 摄)

坚卓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今天的青年人能在和平的天空下,在强大的祖国怀抱中,自由地追求远大理想,而半个多世纪前的青年人面对的又是什么样的际遇?

80年前,在昆明翠湖畔,青年学子们会吟唱这样一首歌:“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被日军占领,南开大学更惨遭炮火摧毁、几成废墟——华北之大,却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随后,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满怀赤子之心、爱国之情的师生历经“南渡”之苦,扎根西南边陲春城,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奇迹”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从此在昆明拉开序幕。

“当时我们精神面貌是好的,物质上就很差了,吃‘八宝饭’、穿破衣,说‘八宝饭’呢,是因为里面有老鼠屎、杂粮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因此叫‘八宝饭’。”翻译家、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知名校友许渊冲说,尽管已年近百岁,但回顾在春城度过的求学岁月,依旧历历在目。

许渊冲说,当时书和纸都很贵,即使能买到也没有钱。同学们就在图书馆抢书看,自己记笔记。所以老师讲课很重要,但老师有时候也没有书,也找别人借。因为大家都没有书,就让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每个人讲两个礼拜。

物资的匮乏并没有阻挡青年人的爱国热情。1941年,美国志愿空军来到中国,需要翻译,进行公开招考,“当时教育部就要各个大学外文系三、四年级的男同学参军。我们班有三十几个男同学,都参了军。”许渊冲说,他的力量就在“翻译情报上”,以此为抗战出力。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曾经青年人的爱国之情依然能让今人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启示。

李金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作为云南师范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他说,支教很辛苦,但也很幸福。(新华网 丁凝 摄)

初心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云南师范大学将支教团服务点定在当时的震中所在地龙头山镇。2015年9月,云南师范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到达了鲁甸县龙头山镇的龙泉中学开展支教活动。自此以后,每年都有研支团成员接过“接力棒”,源源不断去往龙头山镇。

李金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作为云南师范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他说,支教很辛苦,但也很幸福,当看到孩子们脸上那种对知识、对老师的渴望,更感觉自己有一份责任。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如今,无数像李金一样的青年正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芳华。

“云南师范大学是西南联大在昆明的唯一遗脉,西南联大精神之魂依然长存。”李金说,“我们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为社会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前进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如今的祖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神舟飞船、蛟龙号、C919国产大飞机、复兴号高铁……这些中国人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伟大壮举正一一实现。

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独龙族如今也已实现整族脱贫。

百年来,无论是“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还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热情,亦或是“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的决心,青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无疑是社会发展、国家兴旺最有生气、最具活力的一支强大力量。

今天,中国的青年一代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不忘初心,前进,前进,前进进!

责任编辑:范广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