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宗旨意识教育对服务型政党构建的意义
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宗旨意识教育是构建服务型政党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党员宗旨意识的强弱和有无,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稳固和执政地位是否牢固,缺少党员宗旨意识将会带来严重影响,引发严重问题,因而必须在党员教育活动中持续加强和改进党员宗旨意识教育。
党的根本宗旨和本质属性决定了必须要建设服务型政党,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内容,也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面向未来发展的现代化政党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明确指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把中国共产党真正锻造成为服务型政党,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必须首先加强党的宗旨意识教育。党的宗旨意识教育是党的初心的具体反映和生动体现,它事关重大,意义非同一般,直接关系到政权的性质和稳固,以及执政为了谁,政权为谁服务这个根本的原则性问题。
服务型政党以服务为根本宗旨,它同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型、命令型和万能型政党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是一种全新的政党组织形式。服务型政党是“在社会本位,公民本位,权利本位理念指导下,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目标,把服务作为政党治理价值体系的核心和职能结构的重心并承担服务责任的一种新型政党形式。”
一、构建服务型政党的现实必要性
服务型政党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它是植根于中国大地,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快速发展和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时代环境而提出的。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多变。为了能够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执政环境,必须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及领导水平,加强党的服务化水平。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会有能力和定力,去从容面对发展过程中碰到的任何挑战,去抵御和化解前进道路上遇见的任何风险,也才不会辜负时代的重托,不会辜负人民的期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一)构建服务型政党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成绩非凡,变化显著,综合国力逐年稳步提高,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中国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不断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与此同时,中国仍旧处于并将长期继续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中国最大的基本国情依然还没有改变。因此,在我国,一切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从我国这个最大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偏离,更不能背离。当前,中国所有的发展变化和改革创新成果,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此同时,放眼全球,国际局势波云诡谲,纷繁复杂,发展的成本和代价,不断增加,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变数,日益增多,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不容乐观,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聚焦国内,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期,国内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关键期。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构建服务型政党能够更好、更及时地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转型中面临的一系列内外部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迎接各种挑战,化解各类风险,不断顺利前行,行稳致远。
(二)构建服务型政党有利于推动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特色和独创。在我国,人民不但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第一次拥有了主人翁的地位,而且国家的全部权力归人民所有。纵观古今中外,从历史维度和现实角度来看,当代中国人民拥有着比历史上任何时代和任何时候,以及比当今世界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加真实、生动、具体、广泛和全面的民主,中国14亿多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正在逐年提升。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重大变化,我国的利益群体日益增多,社会分层也日趋明显,不同阶层群众的主体需求层次也不相同。构建服务型政党就是要充分保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享有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要不断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人民群众的各类合法权益和需求,从人民群众出发,服务人民群众,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更真、更广和更全的民主。
(三)构建服务型政党有利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变革和建设
纵观中国的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能够担当大任成为执政党,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在我国,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拥护党的领导,确保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切实发挥党统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作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的领导是中国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和取得进步的现实必须和根本保证。建党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奋发有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获得新的胜利,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然而,随着时空的快速变化,党的实际发展情况同自身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执政面临严峻挑战,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脱离人民群众,党群关系不和谐等现象,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身上,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构建服务型政党,就是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建设以及自我不断革新,始终保持党的初心不改和本色不变,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党员宗旨意识教育对服务型政党构建的意义
加强党员的宗旨意识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使广大党员时刻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公仆初心,坚定崇高理想追求,有助于在全党范围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形成一种良好的精神风尚,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家国情怀,增强忧患意识,既要高瞻远瞩,志向远大,又要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把个人的荣辱兴衰置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中,为了国家的兴盛,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始终保持良好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拼搏进取的奋斗姿态,从而确保各级各类党组织时时充满活力和处处都有战斗力,从而为服务型政党的建设提供坚强可靠的思想保证。
(一)加强党员的宗旨意识教育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
党员是党组织的肌体细胞,党员的宗旨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先进性的体现。加强党员的宗旨意识教育,有助于各级各类党组织按照党章要求来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的管理,让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对照党章来要求和规范自己,不忘为民初心,清正廉洁,始终能够起到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培养有鲜明政治立场,有坚定理想信念,能力高超,作风优良的党员队伍,使党员成为思想和行动的标杆,始终走在时代和队伍的前列,切实发挥起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服务型政党的建设创造必要的政治条件以及储备人才。
(二)加强党员的宗旨意识教育可以为服务型政党的建设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加强党员的宗旨意识教育,使广大党员学深和悟透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利于党员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增强政治觉悟,提高思想认识,为服务型政党的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还有利于党的政治意识和纪律意识在党员中间的培养,确保党员能够讲政治,顾大局,有纪律,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时刻贯彻落实宗旨意识,推动党的组织建设,为服务型政党的建设提供保证。
(三)加强党员的宗旨意识教育是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
加强党员的宗旨意识教育,有利于在新时代以及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全面贯彻和深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巩固人民群众的中心位置,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不断巩固和继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发展和谐党群关系,使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坚决支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不动摇。同时,还有利于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红色革命精神,以史为鉴,努力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党的建设。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只有解决好党的宗旨意识教育这个当前最大的和最紧迫的问题,才能使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际工作中,要情系人民群众,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坚持人民至上,把群众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唯有这样,也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服务型政党的构建。因此,在党的组织生活中,推进党员宗旨意识教育,坚持宗旨意识教育常抓不懈,在服务型政党的构建中显得尤为紧迫和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加强党员宗旨意识教育势在必行,责任重大,意义非凡,影响深远。贯彻落实党的宗旨意识教育,使宗旨意识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新时代新形势下构建服务型政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也是解决执政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迫切要求。
(执笔: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陶凤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