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楫同舟搏时疫 饱暖无忧亲勿念——陕西科技大学学子“半制动”生活纪实
吃饱、穿暖……在我们繁荣富强的祖国大地上、在象牙塔般的大学校园里似乎很容易做到,可是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这句话就忽然有了重如千钧的含义。
陕西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姚书志多次在学校疫情防控相关会议上强调,学校各部门首先要回归常识,切实解决好学生各类生活保障。如何在一方校园里,让21477名大学生吃饱饭、能洗澡?如何让他们乐观面对封闭生活下的学习生活?学校上下要从生活本身出发,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把这件牵挂着万千家长、牵挂着全省教育系统、牵挂着全社会的大事办好,把这项复杂、繁琐、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拿下,把这场万众齐心、同仇敌忾的无声战役打赢。

陕西科技大学餐厅
吃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分管后勤保障工作的校领导王道安,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如何在封校期间顺利解决两万七千余名师生的吃饭问题。2021年12月18日,他紧急召集后勤保障工作会议,布局了物资补给线、人力保障线、信息沟通线三条餐饮服务“生命线”,亲自定下了“量不减、质不掉、价不涨”的“战时”餐饮工作原则。
2021年12月18至20日,80吨大米、70吨面粉、20吨鸡蛋、60吨肉类冻货、2170桶食用油、15吨干货调料、200万只一次性饭盒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进入陕西科技大学各餐厅库房,校饮食服务中心更是提前联系了品质安全可靠的相关蔬菜供应企业,提前采购了一批鲜蔬。“12月22日晚8点,学校后勤集团下达了全体职工返校的通知后,短短3小时内,我校700多名在校外居住的炊事员悉数返回学校。”校饮食服务中心主任马玉清说。
12月26日晚,一张张“陕西科技大学学生公寓错峰就餐通行卡”发放至每间宿舍,卡上标记了三个不同的时间段,不同公寓的学生在不同时段外出打饭,出公寓时由大学生志愿者协助楼管在卡上标记,在1小时内将饭菜带回,用这样的方案避免学生大面积聚集。
每日晚餐后,饮食服务中心与学生处相关负责人、学生代表利用线上机制调研学生对当日饭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学生反映问题,当日提、次日改。在陕西科技大学沁园一餐厅,各档口饭菜品种丰富,色、香、味俱全,打饭学生保持安全距离,有效排队,和谐有序。

安全
2022年1月6日,20多名陕西科技大学学生自发制作了一个同样名为《孤勇者》的短视频,旁白里有这样的话语:“从12月9日到1月6日,在这一方小小的‘围城’里,我们始终是安全的,不是因为我们幸运,而是有人在最前线替我们负重前行,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孤勇者’。”
这批“孤勇者”共有36人。2021年12月22日晚接到学校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的命令后,他们“舍小家、保大家”,在1小时内集结完毕。学校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全部封闭,只留生活区南门用于保障物资进入和垃圾清运车辆出入,所有校外运输车辆及物流人员持“两码一证”、进行防疫消杀后才可进入。每日出入车辆七十多辆,在门口负责喷洒过氧乙酸的刘师傅就要消杀七十多次,一整天下来,他的胳膊又酸又疼,可是他并没有因此就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坚持车身消杀“360度无死角”。
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校区分为南北两个校区,12月27日以来,全校教职工全部在北区教职工住宅区居家办公,全体学生在北区学生生活区半封闭式管理。南区一下子空下来,这里分布着4栋教学楼群,2栋实验楼群,1栋行政大楼,最怕的就是消防安全疏漏,保卫部门将除去门禁值守之外的校卫队员分成黑白两班,在学校教学区45个安全点位日夜巡查。
最大困难还是人手不足,在学校北2门值守的校卫队员马小毛,为了让其他同事多休息,在寒冷的岗亭连续上班24小时,下班时四肢一度麻木。了解到保卫人员的困难,学校国旗护卫队队员、党员先锋队队员、青年志愿者先锋队队员纷纷前来帮助,100余名国旗护卫队员和大学生志愿者奋战在核酸采样点,引导师生、维持秩序,一站就是几个小时;500余名学生党员主动请缨,积极在各学生公寓参与服务保障配合工作;360余名教工党团员冲锋在前,协助分发生活物资、开展防疫消杀,为隔离教职工送菜送饭。一时间,红帽徽、红马甲、红袖章成为疫情下陕科大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就医
2021年12月20日,一张“白衣挺在前,凛冬终将散”的巨幅标语悬挂在陕西科技大学学生5公寓的楼顶,它是两万多名科大学子向学校医护人员表达的最高敬意。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学校的白衣天使们白衣为甲,始终挺立在最前线,用心守护师生安全。
12月22日晚10点左右,刚下班不久的董文静护士和婆婆带着尚未断奶的孩子,匆匆赶回陕西科技大学校医院,准备投入防疫战斗。同事们都劝她回家,可是她却坚定地摇摇头说:“关键时刻,我不能掉链子。”她把婆婆和孩子安排在医院的宿舍后,旋即进入战备状态。
同样的时间里,杨媛护士也赶到校医院,正处于孕期的她同样不愿掉队,她说:“我们医院人手本来就紧张,我能干一点是一点。”
从晚上8点多收到封校管理的通知后,校医院36名医护人员闻令而动,10点之前全部到岗。他们中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中坚力量,知道自己的岗位就在最危险、最辛苦的地方。
核酸采样组的工作最为繁重,对全校师生全部开展的每一轮核酸检测,都是一项任务繁重、联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严谨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协调完善的工作机制。幸好有一支70人的队伍,为核酸检测工作补充了有生力量。他们就是身着全套防护装备,坐在采样台前配合医务工作者进行采样人员身份信息登记录入的大学生志愿者。2022年1月5日,校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团聚陕科大”推出了一期名为《“战衣”下的真像》的特别推文,在每位志愿者“大白照”和生活照的对比拼图中,人们才发现原来隐藏在防护服和面罩下的是一张张青涩又稚嫩的脸庞。
“门诊诊疗工作我们也没有落下,两万多名学生在半制动管理状态下,药品需求数量大、种类多,孩子们离家在外,生了病就要给他看,离开了父母的温暖,要让他感受学校的温暖”,杜兴荣医生坚定地说,“我们的大学生健康管理群起了很大的作用,4个年级4个群,里面都是学生干部,班里的同学们有什么身体不舒服的,可以直接在群里咨询大夫,一些小毛病、慢性病甚至可以直接线上问诊。”
学校封控管理期间,个别同学因疾病的特殊性和突发性,需要外出就医,2022年1月5日凌晨1点,有名学生因输尿管结石腹痛不止、痛苦难忍,待校医院简单处理、120救护车紧急来校后,辅导员李丹清、贾谋两位老师毫不犹豫踏上救护车,全程护送学生到医院。第二天一大早,两位老师又出现在了自己所负责的公寓楼层内开展工作,学生们并不知道,两位老师刚刚忙碌了整整一个通宵,未曾合眼。

陕科大超市
生活服务
大楼里最繁忙的地点在科大超市,从2021年12月22日晚忙碌的状态就再没有停止过,超市13名女员工开玩笑地自称为“娘子军团”。每天4次对全部货架进行一次防疫消杀,每天要进货120多种,补货30多次,每天要在所有货架之间提醒同学们保持安全距离,每天要清理商品包装垃圾上百斤……从早上8点开始营业到晚上9点打烊,所有员工都身兼收银员、理货员、保洁员数重身份。连续两星期的高强度工作,把大家都累得腰酸背痛,柳敏霞却朴实地笑着说:“累也就这几天,孩子们关在学校出不去,我们要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疫情期间,我们超市保证做到三点:一是商品花色品种不少,二是绝对不涨价,三是防疫措施跟得上!”
两万多人聚集的大学校园,平时日平均产生生活垃圾量为15吨左右,疫情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接近30吨,校园管理中心126名保洁员的工作量也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他们分片包干了全校89万平方米的保洁任务,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校园美容师。

文化娱乐
“亲爱的全体一公寓学子们,欢迎收听今天的‘一起战疫,每日播报’,今天的节目内容图文版也将通过微信群同步推送,欢迎关注。首先为大家介绍用餐事项,为了照顾到全校学生的用餐时间,明天我们公寓的用餐时间进行轮换,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是五公寓‘吾爱吾城’广播台,欢迎您在每天下午六点准时守候收听,接下来为大家播读一位父亲写给处于西安封校生活中的大学生女儿的一封家书。”
疫情挡不住同学们迎接新年的热情,没法聚集,却想一起欢度跨年怎么办?2021年12月31日晚,由学工部、研工部、网络思政中心、校团委联合主办的“吾爱吾城·守望长安”网络元旦晚会通过“陕西科技大学”“SUST云科大”“陕科大易班”等微信、抖音平台火热上演,为疫情防控中的科大校园带来了新年的希望和祝福。
“2021的时光即将画上句号,2022的脚步马上就要迈开,但此刻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你们在宿舍,我在家里,这‘迫不得已’的慢节奏和所有的负重都是为了阻断疫情,呵护生命健康。”校长李志健在晚会开篇发表了情真意切、温暖人心的新年致辞,向全体大学生送上祝福和鼓励。李志健虽然是在自己家中通过手机自拍录制的视频,但他特意在背景墙面上精心布置了三面小国旗,贴上了大红“福”字,将新年氛围感“拉满”。
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没有演出服,同学们却有一颗颗火热的心,观众们却收获了比平日更多的欣喜与感动。在当晚在线观看直播的4.5万人次中,校长李志健绝对是最忠实的观众,他全程观看了整场晚会,没有错过公寓互动连麦接龙、我向家长报平安等任何一个环节。
截至今日,陕西科技大学校园依旧安如泰山,全校21477名大学生吃得饱、穿得暖、生活学习平稳有序!
众志成城、携手共进,我们相信寒冬终将散去,春日终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