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3.3.1 扶贫方式——产业扶贫

2020-12-28
展开
责任编辑:朱真
共45期

往期节目

  1. 1.0
    先导片
  2. 1.1
    1.1 辉煌绵延的中华农耕文明
  3. 1.2.1
    1.2.1 三大农业起源区之一
  4. 1.2.2
    1.2.2 三大标志性成果:水稻、茶叶、蚕桑
  5. 1.2.3
    1.2.3 农业交流 海纳百川
  6. 1.3.1
    1.3.1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7. 1.3.2
    1.3.2 源远流长的农学思想
  8. 1.3.3
    1.3.3 天人相参的生产传统
  9. 1.3.4
    1.3.4 泽被后世的救灾体系
  10. 1.4
    1.4 博大精深的农业“四大发明”
  11. 1.5
    1.5 农耕文明孕育的文化精神
  12. 2.1
    2.1 辉煌成就
  13. 2.2.1
    2.2.1 土地制度
  14. 2.2.2
    2.2.2 市场制度
  15. 2.2.3
    2.2.3 农业政策
  16. 2.2.4
    2.2.4 民生制度
  17. 2.3
    2.3 未来展望
  18. 3.1
    3.1 减贫历程:扶贫攻坚有基础
  19. 3.2.1
    3.2.1 制度创新一:建档立卡找准人
  20. 3.2.2
    3.2.2 制度创新二:五级书记抓扶贫
  21. 3.2.3
    3.2.3 制度创新三:分类施策有成效
  22. 3.2.4
    3.2.4 制度创新四:多元主体齐发力
  23. 3.2.5
    3.2.5 制度创新五:考核评估严把关
  24. 3.3.1
    3.3.1 扶贫方式——产业扶贫
  25. 3.3.2
    3.3.2 扶贫方式——就业扶贫
  26. 3.3.3
    3.3.3 扶贫方式——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27. 3.3.4
    3.3.4 扶贫方式——其他扶贫类型
  28. 3.4
    3.4 消除贫困:成功在即仍艰辛
  29. 4.1
    4.1 粮食自给:养活自己 确保安全
  30. 4.2
    4.2 助力流通:粮食进口 促进发展
  31. 4.3
    4.3 国际援助:农业大国 责任担当
  32. 4.4.1
    4.4.1 农业改革:提供新模板
  33. 4.4.2
    4.4.2 消除饥饿:提供新经验
  34. 4.4.3
    4.4.3 营养改善:提供新理念
  35. 5.1
    5.1 农业绿色发展:一场深刻的农业革命
  36. 5.2
    5.2 农业绿色发展:拓展生态文明的路径
  37. 5.3
    5.3 农业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的愿景
  38. 5.4
    5.4 曲周经验:中国样板 世界典范
  39. 6.1
    6.1 营养与健康:关乎过去、现在与未来
  40. 6.2
    6.2 营养:生命发展的原动力
  41. 6.3
    6.3 农牧业:营养健康的基石
  42. 6.4
    6.4 食品加工业:营养与健康的保障
  43. 6.5.1
    6.5.1 产业结构的改革与升级
  44. 6.5.2
    6.5.2 营养与健康产业的机遇
  45. 6.5.3
    6.5.3 营养与健康学科的发展

简介

本课程由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原校长柯炳生,文科讲席教授李小云、樊胜根,院士张福锁、任发政六位教授亲自授课,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延绵五千年的农耕文明、三农发展的制度创新、脱贫攻坚的卓越成就、中国方案的国际贡献以及在绿色发展和营养健康领域的深耕探索。课程将带领学生观史阅今,呈现大国三农领域的“四个自信”,引导学生反思现实责任与使命,并在更为开阔的未来视域中,思考三农发展给国家繁荣、民族昌盛、个人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路径。

选期

  1. 先导片

    1.0
  2. 1.1 辉煌绵延的中华农耕文明

    1.1
  3. 1.2.1 三大农业起源区之一

    1.2.1
  4. 1.2.2 三大标志性成果:水稻、茶叶、蚕桑

    1.2.2
  5. 1.2.3 农业交流 海纳百川

    1.2.3
  6. 1.3.1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3.1
  7. 1.3.2 源远流长的农学思想

    1.3.2
  8. 1.3.3 天人相参的生产传统

    1.3.3
  9. 1.3.4 泽被后世的救灾体系

    1.3.4
  10. 1.4 博大精深的农业“四大发明”

    1.4
  11. 1.5 农耕文明孕育的文化精神

    1.5
  12. 2.1 辉煌成就

    2.1
  13. 2.2.1 土地制度

    2.2.1
  14. 2.2.2 市场制度

    2.2.2
  15. 2.2.3 农业政策

    2.2.3
  16. 2.2.4 民生制度

    2.2.4
  17. 2.3 未来展望

    2.3
  18. 3.1 减贫历程:扶贫攻坚有基础

    3.1
  19. 3.2.1 制度创新一:建档立卡找准人

    3.2.1
  20. 3.2.2 制度创新二:五级书记抓扶贫

    3.2.2
  21. 3.2.3 制度创新三:分类施策有成效

    3.2.3
  22. 3.2.4 制度创新四:多元主体齐发力

    3.2.4
  23. 3.2.5 制度创新五:考核评估严把关

    3.2.5
  24. 3.3.1 扶贫方式——产业扶贫

    3.3.1
  25. 3.3.2 扶贫方式——就业扶贫

    3.3.2
  26. 3.3.3 扶贫方式——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3.3.3
  27. 3.3.4 扶贫方式——其他扶贫类型

    3.3.4
  28. 3.4 消除贫困:成功在即仍艰辛

    3.4
  29. 4.1 粮食自给:养活自己 确保安全

    4.1
  30. 4.2 助力流通:粮食进口 促进发展

    4.2
  31. 4.3 国际援助:农业大国 责任担当

    4.3
  32. 4.4.1 农业改革:提供新模板

    4.4.1
  33. 4.4.2 消除饥饿:提供新经验

    4.4.2
  34. 4.4.3 营养改善:提供新理念

    4.4.3
  35. 5.1 农业绿色发展:一场深刻的农业革命

    5.1
  36. 5.2 农业绿色发展:拓展生态文明的路径

    5.2
  37. 5.3 农业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的愿景

    5.3
  38. 5.4 曲周经验:中国样板 世界典范

    5.4
  39. 6.1 营养与健康:关乎过去、现在与未来

    6.1
  40. 6.2 营养:生命发展的原动力

    6.2
  41. 6.3 农牧业:营养健康的基石

    6.3
  42. 6.4 食品加工业:营养与健康的保障

    6.4
  43. 6.5.1 产业结构的改革与升级

    6.5.1
  44. 6.5.2 营养与健康产业的机遇

    6.5.2
  45. 6.5.3 营养与健康学科的发展

    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