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古塔(摄于2010年)
蒲江县甘溪镇,古名甘溪铺,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地连雅安之名山,为西出成都第一镇。旧时,从成都出发西去羌藏地区,该镇是必经之驿站。
清代乾隆《蒲江县志》记载,甘溪铺为“南路通衢”,传递“南路上下公文”。杨子元乡土志云:“由锦里西出阳关,或由乌斯入芙蓉都,羁旅往返,鞭影夕阳,每于此印鸿爪焉。”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里,掩映一道古塔的婆娑剪影。塔前,不知停驻多少旅者的脚步,仰望其特立独矗之雄姿,却平添几许历史沧桑之乡愁。
甘溪古塔平面分布图
甘溪古塔,位于蒲江县城以西四十五里的甘溪箭塔村郭河坝。该塔平面呈方形,通高17米,底座边长5.2米。塔身硕伟,质地坚牢,以青、红砖混合建造。砖长34.5-38.3厘米,宽15-18厘米,厚30厘米,青砖坚硬,强度高,以黄泥粘土、糯米浆、白灰的混合胶凝为粘结材料。造型奇特,结构严谨,上大小下,塔顶为平顶,中间有一孔洞。原为七级,现残存四级,第二、三、四级为实心,每级四面均设小窗三个。塔门西向,高4米,宽2米。
该古塔,结构巧妙,造型壮观,建造精湛,与逶迤而过的茶马古道相映成辉。如一历史守望者,不知见证多少迁客骚人、商贾僧徒的悲欢离合。
千年古塔一角
千年来,古塔的身世一直扑朔迷离,至今仍为难解之谜。文献中,仅有清朝乾隆《蒲江县志》记载“塔子坝,县西四十五里有古塔一座”,却没有记载其兴建年代。
那么,这座塔修建于什么时候呢?有这样几个说法。
其一,三国时候。古塔,有“箭塔”之名,乡人称其为“蛮塔子”。相传,孟获又一次被诸葛亮在邛州南桥擒获。诸葛亮在“蛮塔子”要求孟获让出一箭之地。“就一箭之地?”孟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得到诸葛亮十分肯定的答复后,孟获懊悔又欣喜地说:“你早说呀!早知道丞相只要一箭之地,我让你就是了,何苦被七擒七纵,还死了那么多的人。我同意,我让!我让!”在孟获看来,诸葛亮文弱书生,一箭之地不过尔尔。诸葛亮拿起箭,当着孟获的面,在箭杆上写上“诸葛孔明之箭”字样说:“此箭射中的地方,就是你要让出的地方,不可反悔!”此时,只听“嘣”的一声弦响,诸葛亮箭已射出。孟获马上派人去找,几个月后,有人来报,说在八百里外的康定城外的半山坡上找到了。孟获不信,怕有人使诈,诸葛亮手无缚鸡之力,一箭怎能射那么远呢?便亲自跑去一看,箭杆上真有诸葛亮当着他写的字。孟获想把箭拔出来,可无论怎么用力就是拔不出。孟获想,这一定是有神在暗助,便将这一区域让给了诸葛亮。这就是蒲江流传的诸葛亮“神箭穿云八百里,孟获臣服让离平”的传说。如果,这段故事是反映了一定的真实历史背景的话,箭塔的历史恐怕要追溯到三国时候。
诸葛亮七擒孟获
其二,唐朝。箭塔塔身正方形,用黄泥浆砌。古塔为火砖砌成,砖与砖之间全用黄泥浆粘接,未使用石灰,具有唐代正方形砖塔、黄泥浆砌的特征。据此,有专家认为该塔为唐朝年间修建。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志·建筑志》(四川科技出版社,1996)“塔桥牌坊”中有该塔的记载,称其为“蒲江羌塔”,云:“位于蒲江甘溪乡,历代相传为羌塔。据考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该志,以村民于古塔砖缝间发现有开元通宝,故断代于唐开元年间。
其三,宋代。相传,宋朝时期,南蛮子成了中原和北方对南方人的习惯性的蔑称,少数民族众多的巴蜀地区修建的塔子就被称作蛮塔子。根据乡民这一称谓,判断该塔为宋代所建,亦有一定的道理。当地人介绍,原来在临溪河畔有块石碑,上面记载箭塔为宋代所建。箭塔村驻村书记伍茂源说,古塔附近的居民曾经发现过刻有“□熙”字号的砖。北宋太宗有雍熙年号(984-987)、神宗有熙宁年号(1068-1077)、南宋孝宗有淳熙年号(1174-1189)、光宗有绍熙年号(1190-1194)、理宗有嘉熙年号(1237-1240),他说因该砖已经被糊墙,不能判断为宋代哪个皇帝时期的砖。
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古塔始建于宋代,故而名之曰“宋塔”。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文物出版社,2009)称其为“甘溪塔”,建造于宋代。
关于该古塔用途,今天有三种说法。
第一,古代百丈县县城的哨所。百丈县,古为百丈镇,唐贞观八年(634)该置为县,属雅州,治今名山县东北。北宋熙宁五年(1072)省,元祐二年(1087)复置。直至明洪武中省入名山县。中国古塔有远观及军事用途,作为观察敌情的瞭望塔,亦称料敌塔。唐代,吐蕃、南诏屡次进犯川西,该塔为百丈县城哨所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第二,古代百丈县东面神庙塔子。箭塔村古有法华寺庙一座,清代乾隆《蒲江县志》记载“法华寺,县西四十七里”,始建时间已不考。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该寺庙遗址被列入《蒲江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村民康支勤说,早些年古塔周围的天地里,经常耖到有琉璃瓦的瓦渣子,他们怀疑最早的法华寺就在古塔附近。至于,该寺庙是否为古代百丈县神庙,已难以考证。
第三,储藏金银的宝库。中国历来就有建塔必建地宫之说,佛庙地宫就是为埋葬舍利子在塔基下面建造的地窖。著名的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藏有佛骨舍利、金银器、琉璃器、瓷器、丝织品、香具、佛经、造像,一经发掘轰动世界。由此,人们难免揣测甘溪古塔或有窖藏金银的地宫宝库。
1956至1968年,山西右玉县人郭洪海任蒲江县副县长。1960年冬在临溪河左岸开辟团结堰,修建该渠时有人提出炸掉古塔。一听汇报,郭洪海马上派人加以制止,幸而该塔仅仅塔基受损。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传说古塔塔顶有金娃娃,每块火砖底下都埋有古钱,不少好事者来此“挖塔淘金”。
1982年10月9日,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宋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在塔距周围10公尺内划定。1993年8月25日,蒲江县人民政府进一步划定古塔的保护范围:东至水渠26米,南至堰沟20米、北20米、南至机耕道10.5米,并通过保护规定:不得挖掘塔基,不得损坏塔身古砖,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如有特殊需要,必须经县人民政府和市文管会同意。2017年12月19日,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甘溪古塔保护范围:塔身占地范围外延15米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为界。
2008年、2013年四川发生汶川、芦山大地震,幸而古塔依然屹立不倒。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学院副院长王泽云,指导学生唐述涌著有《蒲江箭塔现存状态下的损伤评估与抗震性能研究》论文,认为甘溪古塔的底部颈缩现象极为严重,整体稳定性差,抗震能力稍显不足,急需加固修缮。
2011年12月,蒲江县委、县政府拨出专款,整治箭塔周边环境,加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次年1月工程告竣,蒲江县人民政府立《箭塔》碑记以垂后世。
甘溪箭塔(摄于2012年)
《箭塔》碑记(摄于2019年)
2015年4月,蒲江县与青羊区联手启动甘溪古塔保护维修工程,由成都迪瑞斯科技咨询有限公司首次使用3D激光扫描对该古塔做全面体检,形成3D全息影像,在数字模型中恢复古塔原貌。
2016年6月,四川蜀华古建园林设计有限公司对宋塔进行现场勘查,编制《甘溪古塔勘查测绘方案》。7月至12月,成都方圆建筑及环境艺术研究院编制《甘溪古塔维修保护方案》 ,次年1月编制《蒲江甘溪镇古塔抢险支护加固方案设计》。
2017年1月13日,蒲江县人民政府第十八届第5次常务会议,将甘溪古塔抢险加固工程列入抢险救灾工程。是年2至4月,成都市长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开展甘溪古塔临时支护加固。2018年9月,四川科隆建设有限公司开展甘溪古塔维修保护,前期阶段工程于2019年9月告竣。
该工程实施中,成都市文物局提供大力的资金、技术支持,专家团队对古塔抢险加固维修保护进行全程指导。
甘溪古塔进行临时支护加固与维修保护工程
甘溪古塔进行临时支护加固与维修保护工程
甘溪古塔进行临时支护加固与维修保护工程
甘溪古塔维修保护前期阶段工程告竣(摄于2019年9月)
甘溪古塔维修保护前期阶段工程告竣(摄于2019年9月)
甘溪古塔维修保护前期阶段工程告竣(摄于2019年9月)
时光流转,风过处,这座古塔似乎难以承载千年历史之沉重,犹如它头顶的一丛丛蔓草荒木。
然而,古塔是一道不可缺失的风景。人们希望这座斑驳的古塔再次焕发青春,祈愿这座田野上的古塔再活一千年,与人类文明长相厮守。
箭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