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为纪念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沈庚余、高文生两位烈士而命名。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沈高镇河横村村民发扬先烈精神,“一双铁手改天地”,成为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红色是沈高最亮的底色。
20世纪80年代,河横村率先开展生态农业试点,取得杰出成就,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500佳”。
绿色是沈高永驻的容颜。
河横生态稻田。 钱宏斌供图
新时代如何让乡村持续振兴?沈高的答案是“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让每名党员成为引领发展的一面旗帜。镇党委鼓励党员引领创新创业,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带动农民致富、产业转型。
32岁的河横村村干部孙飞是名党员,2013年流转300多亩土地,创办全镇首个家庭农场。他积极探索稻田养殖胡子鲶等稻鱼共作模式,将普通农田种成了高效农业“生态示范田”,每亩田纯收入5000多元,效益是普通稻麦种植的4倍多。孙飞不忘“党员要带领群众共同富”的初心,邀请农户来田间观摩,请专家讲授稻田综合种养技术,10多位贫困村民跟着他脱贫致富。
蚊帐水稻。汤德宏供图
坚持党员干部带头,村“两委”牵头成立河横种养专业合作社、星河观赏鱼农技股份合作社,推动农场主、小微种养企业抱团发展,彻底打消村民疑虑,形成了大众创业的良好氛围。如今,沈高镇有100多名党员争种示范田,创立“党员+农户+特色产业”项目,为“党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注入活力。园区建成3个总面积7500亩的稻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引进江苏新又碧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农业科技企业,实现了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孵化、服务等综合功能,成功培引农产品加工企业37个,建成农机农艺服务合作社19个、农产品营销合作社15个、农产品加工合作社5个、农业休闲旅游合作社3个,获评国家级生态镇、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中国绿色名镇、江苏智能农业示范园区等。
沈高双星村党员种植的示范果园。 钱宏斌供图
以生态做引、旅游拉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围绕里下河生态经济区、溱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注重把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连续举办4届乡村旅游节,设立农业生产观光通道,大力发展蔬果采摘、民宿、农家乐、农业科普等特色旅游项目,主动承接度假区游客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多渠道、多途径增加村级收入。
2018年,沈高农产品加工主营业务收入1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45元,增长8%,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成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味稻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