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神山镇: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乐章

山东学习平台2019-11-13
订阅
作者:宋波

六合店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神山镇,总人口2200人,共有土地2000亩,多半属丘陵地带,人均不足一亩,村集体无收入来源,是集体经济薄弱村,由于长期贫穷、混乱,也是当地人公认最差的村,号称神山“三大赖”之一。山东省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第一书记季磊驻村以来,一直致力于挖掉“穷根子”、摘掉“穷帽子”,在派出单位党组、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他带领第一书记工作组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团结带领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积极开展工作,一年半来成绩斐然。让村里的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季磊用实干担当谱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六合店乐章。

大蒜深加工 撬动产业兴

在村里的扶贫车间里,几十名工人正在劳作,有老人也有妇女。原来,季磊进村后发现村里有不少闲散的劳动力,这部分人没有外出打工,家里的地也不多,农闲的时候就造成生产力的浪费。经过多方协调,2019年,季磊联系帮扶企业山东国铭球墨铸管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近70万元,帮建一处扶贫就业车间。2019年9月建成后交由祝洁清洁用品有限公司经营,工人全部用村里的村民。工人李瑞对记者说:“孩子太小,没法外出打工,之前还纠结了一段时间。现在就没这些烦恼,村里就有企业,每个月大约能有3000元的收入,虽然不如外边挣得多,但由于是在家门口,吃住都很方便,也可以照顾家里,我们都很开心。”季磊介绍,祝洁清洁用品有限公司每年交村集体5万元的租赁费,在为集体增收的同时,还带动近40名贫困人口就业,让村民得到实际收益,一举两得。

这不是个例,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六合店村地处兰陵县,2000亩的土地中有800亩种植大蒜,年产总量150余万斤,这让村里有了发展大蒜产业的基础和底气。其实每年六合店村都会有大量大蒜上市,但是价格都是随行就市,遇到“蒜你狠”的年景自然大赚一笔,但是也有蒜“贱如泥”的时候,怎么办?季磊将眼光放在了大蒜深加工上。

季磊(左)在糖蒜车间了解腌糖蒜的窍门

“这是腌制中的糖蒜,你可能不知道,‘糖七不糖八’是腌糖蒜的诀窍,意思是在收获大蒜之后的第七天开始腌制,晚一天都不行,蒜皮容易老,口感就差……”谈起加工糖蒜,季磊如数家珍,一点看不出来之前他还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季磊说,当时在村里摸底调研的时候,就发现不少家庭都有自己腌制的糖蒜,尝了下味道也是各有千秋,他就萌生了大伙一起搞加工糖蒜的想法。有点村民不理解,季磊就积极做工作。季磊将第一书记产业资金投入合作社经营,寻找民间传统配方,制作老家风味糖醋蒜、辣椒酱等系列农副产品,今年中秋节前腌制完成5万余斤,并利用参加市派第一书记农副产品展销会的机会,销往本市及周边地区,为村集体增收8.04万元。

尝到了甜头的村民,纷纷要求扩大生产。但第一书记任职期满后,谁给联系销路呢?季磊表示:“我们准备在村里发展自己的电商平台,培养六合店村自己的‘网红’,以后我们的大蒜以及其他农副产品都可以利用网络的力量进行推广,相信只要我们第一书记给开个好头,六合店村一定可以走上振兴之路。”

据了解,季磊在驻村之后和第一书记工作组一起争取扶贫资金260万元新上光伏项目,现已并网发电,可为集体、贫困户增加收入近20万元。

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

很难想象,2000多人口的村子,多年没有幼儿园、小学是一种什么情景,六合店村之前就是这个样子。如果在村里随便拉一个人来问,你们村最急需的是什么?十有八九都说是学校。六合店村学龄前儿童较多,上学都要到四公里之外的镇中心小学,家长接送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季磊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把这个事放在心里,并积极去协调、落实。虽然村里人都盼着有学校,但是对建学校并不看好,因为之前说了好多年,但是并没有落地,村民的心,冷了又热,热了又冷。季磊为了将学校建起来,跑了不知道多少单位,很多单位的同志一见他来了,立马就知道准是跑学校相关的事项,前后将近半年的时间,项目终于批了。

这时又出现新问题,项目批了,但资金并没有到位,征地拆迁赔偿款不落地就无法动工。为了让孩子们能在今年9月2日之前入学,季磊决定募集资金,他自己捐出5000元,并垫付了20万元用于征地拆迁赔偿款。在季磊的带领下,全村党员、群众掀起了爱心捐助的热潮,特别是80多岁的老党员尤邦连虽身患疾病,女儿回家给他的100元都没舍得花,在手帕里存放了几个月捐了出来。“季书记一个外人都能把孩子们上学的事放在心里,我们本村的更不能落后。我这点钱不多,只要六合店的孩子有学上,有了我再捐。”尤邦连老人说。村里有个及其困难的家庭,80多岁的刘万发家里一共11口人,其中8口人是残疾,全家都靠吃低保生活,全部家当只有3张床,平时只能靠煮地瓜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听说村里这次建学校有指望了,毫不犹豫地捐了多年攒下的1000块钱。第一书记和村支书不想收,可是刘万发说:“俺家好几个孩子都因为残疾不能上学,不上学就只能继续穷下去,这个钱一定得收下,俺就想让村里的孩子都能有个好点的学校上,只有上学才能让村里人不再穷下去。”

季磊在学校调研学生上学远等问题

此次募集用3天时间,全村党员、群众共捐助6万余元。但是离征地拆迁赔偿款还差很多,季磊积极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高度重视,在商城分局发动企业、商会、爱心人士和全局干部职工捐助27万余元,这样全部解决了前期建设场地的拆迁补偿问题。季磊协调教育专项资金近200万元如期完成村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解决该村与邻村近300名学龄前及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儿童上学远的问题。2019年9月2日,学校正式开学,听着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季磊千言万语化作两个字:“值了!”

建设一个支部 打造一座城堡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六合店村近20年无办公场所,党员和村民代表近百名无论晴天雨天,召开会议都是草帽马扎,谁干村支部书记在谁家里开会,会风极不严肃。季磊驻村后通过走访党员群众了解该村十多年前有一处村委会,办公不久就被本村一常年有病的光棍占用。2000多名群众和50名党员生活的村庄必须有一处稳定的办公场所和党群便民服务中心设施。季磊积极争取民政奖补资金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资金支持,利用配套办公经费和“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等多方筹集,总投资140万元,建设一处600平方米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近700平方米的乡村文化广场、大舞台等配套设施。

为了解决村庄照明问题,协调资金10万元,安装了太阳能路灯30盏,协调资金15万元新上变压器一台;协调资金130万元,改造绿化村中心路一公里,现正在施工中,计划今年11月底竣工。“其实计划应该至少有100盏路灯,只是村中心路还未修完,两边的绿化也没有完成,所以其他的路灯暂时还没有安装,等过几个月你再来看,变化会很大。”季磊信心满满。

季磊在扶贫车间深入了解生产情况

弘扬文明新风,实施帮扶救助,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也是第一书记的本职工作。季磊带领第一书记工作组通过开展美在农家,美在我家“双美活动”争创“五好家庭”评选“敬老模范”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利用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组织各种形式的歌舞比赛,让村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季磊争取派出单位的支持,抓住自身优势,积极到临沂商城去联系爱心人士、商会和企业家到村实施帮扶救助送温暖等活动,累计捐助款物50余万元,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和问题,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六合店村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发展快车道上。

(稿件原载于2019年10月16沂蒙晚报A8版)

来源:沂蒙晚报
作者单位:临沂日报报业集团
责任编辑:马宗营 吕继萌 姜晖
山东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