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布满岁月痕迹的青石板,走在下司古镇的步行街上,各种街边美食、特色商品琳琅满目,而最为吸睛的莫过于一家名叫“界面载说”的下司手工面门店。
“老板给我拿2斤手工面……”五六名游客围拢在一家手工面门店前,争先购买下司手工面。
省外游客在肖蒙的门店购买面条
一时间,称面、装袋、收款……90后店主肖蒙忙得不可开交。
约莫半小时,肖蒙忙完了手上的生意,坐在凳子,忙着在笔记本里写着什么。
“我这得赶紧核对客户邮寄地址,都是山东、深圳、广州的外省客户,害怕邮寄手工面条的时候出错。”肖蒙边写边说道。
“这半小时卖了多少钱?”记者抛出最关心的问题。
“大概600多块吧。”肖蒙笑着说。
肖蒙“界面载说”门店销售的下司手工面
2015年随着凯里市下司镇旅游小城镇的兴起,肖蒙夫妻看准机会,先后投入20余万元,在下司步行街核心区租了一间门面,主要销售下司手工面条、蓝莓红酒以及下司本地特色产品,依托下司景区的旅游热度,下司镇很多本地特色产品均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香饽饽”,而肖蒙的下司手工面门店也尝到了旅游型特色小城镇的发展红利。
肖蒙说,下司镇依托旅游带来了人气,人气带来了消费,下司本地特色产品非常畅销,开店四年来,门店每年的纯收入十余万元,对于我们两口子来说很满足了。
像肖蒙一般,依托下司镇旅游型特色小城镇建设,实现了家庭收入翻倍增长的不在少数。
在下司古镇小吃街,有一家著名的小吃店,叫做桃妹蓝莓冰粉店,店的主人叫廖优桃。
廖优桃给客人端上蓝莓手工冰粉
依托小城镇建设的“东风”,廖优桃家也实现了从待业变创业的转变,翻身成为小老板。
廖优桃说:“在下司还未开发前,以前和丈夫一起从事鞋子生意,为了赶市场,两口子是哪里赶集就往哪里跑,几年的时间,跑遍了麻江县周边下司镇、宣威镇等地,生意却一直不景气。”
2015年,随着下司古镇旅游兴起,下司古镇人流量越来越多,靠着制作冰粉的手艺,小两口开了一家冰粉店,遇到旺季每天收入在2000元左右,淡季也有500元以上。
为了让自家的冰粉更具竞争力,廖优桃开始对手工冰粉进行改良,在传统的制作手艺中,加入了蓝莓,创新出了手工蓝莓冰粉。蓝莓冰粉不仅味道得到游客的认可,而且还荣获贵州省名小吃品牌授权。
廖优桃制作的蓝莓手工冰粉
数据显示,目前下司古镇景区有200余户村民生产销售面条、蓝莓、草莓、冰粉、洋芋粑粑、米豆腐、酸汤鱼等特色产业,年创收超过8000万元,在旅游型特色小城镇的带动下,实现了从待业变创业的转变。
此外下司古镇景区民宿酒店、特色餐饮等服务行业从无到有。目前民居酒店20家300个床位,实现年营业收入900余万元,带动30余户生产销售银饰工艺品、民族服饰、刺绣蜡染、祖传草药等民族商品实现增收超过1000万元。
凯里市下司镇通过政府搭台、产业联动和生态优先等方式,探索“三变”机制,带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将小城镇发展红利更多惠及老百姓。
下司古镇特色餐饮带富一方民
如古镇农民可以入股到下司古镇经营管理公司的清江旅游公司,公司按照入股比例实行分红,古镇农民变成景区股东,农民闲置资金变景区股金。
对于有经商能力、但无市场和资金的人员,下司镇帮助他们将原有经营产业以经营权入股,或者将房屋等量化为他们持有的股金入股;
对于有产业、有资金、有技术的人员,鼓励和引导他们以房屋、资金、技术等多种方式入股,提升产业业态,从中获取租金、薪金、股金。
数据显示,2018年下司镇带动景区核心区23户民房入股每年保底分红1200余万元。(多彩贵州网记者 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