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丨苏州吴中经开区:大手笔投入,产城融合跑出“加速度”

江苏学习平台2019-09-23
订阅
作者:盛峥

眼下,东太湖之滨的江苏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正热火朝天地推动太湖新城的建设。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93年成立至今,吴中开发区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正值“青壮年”的开发区,在转型升级的关键当口,通过深入实施“3+3”产业发展战略和吴中太湖新城建设,正跑出产城融合“加速度”。

加速建设的太湖新城 张朝阳 摄

前沿产业奠定发展基调 优化空间理顺发展肌理

日前,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办的国际开源技术与产业生态创新应用展示暨中国峰会在苏州市吴中开发区举行,600多名国内外顶尖专家、企业家及世界500强、国内优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相关企业代表相聚太湖之滨,共同参与项目展示、分享前沿技术。

国际开源技术中国峰会现场 雷霆 摄

一场国际顶尖技术峰会缘何落户吴中开发区?据吴中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陈太和介绍,良好的产业环境,是吸引业内目光和创新资源集聚的重要因素。以智能制造装备为例,开发区瞄准核心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及智能终端、软件服务,近年来引进和培育汇川技术、浪潮智能、科沃斯等一批国内外具有知名度的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龙头企业。目前,智能制造产业对吴中开发区工业产值贡献率已超过20%。

作为吴中区的产业核心集聚区,吴中开发区在“3+3”产业格局中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集中精力打造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检验检测、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三大特色产业,凭借产业支撑,去年,吴中开发区在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综合排名中已经挤进前50强。

产业布局的强化催生磅礴的转型内生力,这是吴中开发区生产空间和功能板块的优化重组使然。目前,吴中开发区以太湖新城为龙头,辐射越溪副中心、东太湖科技金融城,打造城市核心功能区;以城南建成区、综保区核心区、郭巷北部片区、尹山湖、独墅湖新城区为重点,打造宜居宜业的都市商圈;以吴淞江科技产业园为龙头,打造纵贯东西、跨越河东工业园、东吴工业园、旺山工业园、横泾工业区的高端产业走廊;由越溪旺山张桥、横泾南部片区组成,打造以生态农业、特色民宿、乡村体验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

东太湖科技金融城 秦建民 摄

旺山晨曦 张根福 摄

“一核一圈一廊一区”产业和城市空间发展布局,实质上是理顺了原有的空间肌理,让整个开发区内部板块功能定位更加协调,避免了“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发展,为产业和城市发展带来新机遇。

分门别类定制服务清单 政策加持激起创新浪潮

麦格威饰件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100%外商投资汽车零部件加工生产企业,总部位于苏格兰,2011年落户吴中开发区。目前,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涉及汽车仪表盘和汽车中控台,以及汽车门板内饰条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宝马、奔驰、通用、尼桑、福特、大众等全球各大汽车主机厂商。

“随着国际和国内汽车行业市场的剧烈变化和发展,我们已经开始投入新的工艺研发,目前我们在触摸屏领域的开发和研制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今年上半年产值已经达到1个亿。”麦格威饰件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锋说,在公司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开发区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支持,当得知公司要扩大产能后,开发区迅速给麦格威腾出28.44亩工业用地。

麦格威饰件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锋展示公司新产品

“外资企业直接买地建厂房的并不多见,特别在苏州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今年,公司决定增加1.43亿元人民币投资,就是看重了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未来苏州工厂将打造成为公司研发生产的重要一极。”王立锋介绍。

麦格威的经历,在吴中开发区不是个例,翻开开发区的政策手册,会发现一串串惹眼的数字:针对智能制造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享受1000万元的落户扶持奖励,以及1000万元的做大做强奖励;针对生物医药产业,获得国家新药政策证书并在开发区内产业化的,一类新药每个品种给予1000万元的奖励;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于首次完成全掩膜工程产品流片的企业,给予最高50%、年度总额不超过200万元的补贴……

智能制造工厂 江峰 摄

“在市、区两级政策基础上,开发区坚持产业导向和区域特色,打造出一个‘政策洼地’,这对于创新资源的集聚至关重要。”吴中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唐喜闻介绍,通过一项项分门别类定制的精准服务清单,更多发展资源和更优惠的发展政策正源源不断地向创新型企业倾斜,向人才倾斜,良性的政企互动氛围在吴中开发区逐渐形成。

“最高水平”谋划新城建设 绿色智慧积蓄发展新优势

作为苏州市委市政府“一核四城”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吴中太湖新城甫一诞生,就被“高光”环绕。城市战略的铿锵“落子”,也让这里承担起“代表苏州未来城市建设最高水平”的厚重使命。

“最高水平”,意味着超前的规划和非同寻常的建设力度。自2011年底规划建设以来,这里就秉承“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先配套后居住”的理念,目前已创建成为国家级智慧试点城市、国家级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江苏省省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

层层叠叠的功能仓将地下管廊打造成一个庞大的“地下城”

从友翔路上的一处入口进入太湖新城地下管廊,和地面上狭小的入口相比,地下7、8米处完全是令人震撼的另一副模样:上下三层硕大的强电仓、水信仓、冷热管仓有序排列,每一个功能仓接出的管廊隧道都高达数米,高压电力电缆、低压电力电缆、通信光缆、燃气管道、给水管道经过管廊通向远处。

“新城开发前期的工作大部分都在地下,目前这里已经建设完成23公里地下管廊,每公里造价约1亿元。”太湖新城管委会副主任金剑锋向记者介绍,尽管造价不菲,但和传统的管线直埋相比,20公里综合管廊就要节约土地345亩,按照市值,这些土地价值将达到70亿元,这不仅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还为新技术的应用和布局预留了空间,对产业发展的溢出效益将是巨大的。

而与地下综合管廊相连的,太湖新城另一处“看不见”的“超级工程”也在加紧建设当中。

即将完工的太湖新城地下空间

“这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理念最新、结构最复杂的地下空间,今年10月,将交付完工。”吴中太湖新城国太公司负责人介绍,太湖新城地下空间在地面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置雨水回用系统,建设了19个下沉式广场、24套光导管、9个大型采光天窗,9个采光天井,实现地下空间自然通风与采光,停车场应用物联网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新风通风系统,实现室内空气质量动态更新。

“今年是太湖新城规划建设的第8个年头,如今,这里正从地下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主转向地上招商为主的‘出彩期’,随着赛迪研究院苏州分院、华为‘一基地两中心三平台’、金融街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载体平台进驻,更多的产业资源也将批量导入。”吴中太湖新城负责人说。

(图片由苏州市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秦胜青 许建国 蒋志初
江苏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