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遗物】东汉石刻馆——“汉艺精粹”泛出时代新光芒

四川学习平台2019-12-06
订阅
作者:骆云显

芦山因汉代文物众多而被誉为“汉代文物之乡”,而东汉石刻馆的汉代石刻文物更被誉为“汉艺精粹”“汉魂”,是展示芦山汉代石刻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芦山县东汉石刻馆位于芦山县芦阳街道黎明社区,东靠蚂蟥山,西临青衣江,距县城6公里,距雅安市30公里,距成都180公里;交通便利,飞宝路沿江临馆而过,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樊敏阙及石刻”为主体,集中保护芦山现存东汉石刻文物的保护场地,是芦山县博物馆专题野外保护陈列展出场馆。

全馆占地面积为32亩,主要陈列有樊敏阙、樊敏碑、东汉石兽和红军石刻标语及部分历代墓碑、石刻雕像等文物。其中“樊敏阙及石刻”是东汉巴蜀太守樊敏的墓前仪仗性建筑,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整的汉代墓葬实物,1961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级文物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首先新建了樊敏碑亭,把保护场地扩大至6000平方米,修建了围墙和仿汉阙大门,相继移入九具石兽及其它一些东汉石刻,计有樊敏墓前石兽三具,兽胚一具,石龟废件及多件石阙组件;东汉蜀郡蜀国都尉《杨君之铭》碑首及墓前石兽二具;石箱村无名阙阙身及残兽一具,画像石墓二扇,形成了以樊敏碑阙为主体的专题陈列馆。1988年1月13日,樊敏碑阙及石刻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相继收录于《中国美术全集、秦汉雕塑卷》《四川汉代画像石》《西南丝绸之路》《四川汉代石阙》等图册。

近年来,芦山加强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将东汉石刻馆、王晖石棺、平襄楼等一批文保单位纳入旅游线路,配合相关景区建设作为文化景点打造,有力地促进了芦山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成为展示芦山、宣传芦山的重要平台。今年东汉石刻馆、王晖石棺、平襄楼等景点共接待全国各地专家、雕刻爱好者、游客、学生等2.4万人次,参观者无不感叹芦山汉代文化之厚重、石刻技艺之精湛。


来源:芦山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作者单位:芦山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李亚琪 黄赟
四川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