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张丽艳:孩子穿对袜子都会让我们无比自豪

辽宁学习平台2019-12-16
订阅
作者:徐凤

11月28日,记者在葫芦岛市特殊教育学校见到张丽艳时,她正在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其他成员探讨“音乐教学法”的可行性。

“特殊教育与普校教学有很大区别,成立工作室的初衷就是能够让这些不幸的孩子在关爱和指导下获得生活的信心,到社会上能自立,有一个自主的生活空间。”葫芦岛市劳动模范、张丽艳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张丽艳表示,从2018年工作室成立开始,11名成员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着爱的乐章。

教孩子识图认色。

绝不丢下一个孩子

前段时间,一位家长找到张丽艳。刚一见面,家长就哭着说起孩子患有强迫症的种种表现,“每天上学、放学,孩子都要坚持走同一条道路,一更换路线就会不停地哭闹。”安抚家长情绪后,张丽艳找来工作室成员王香林,与她一起观察学生的情况,对其进行基础评估,并制定了个别教学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情况有了很大的进步,开始逐渐能够适应社会。

教孩子做手指操。

12岁的小明(化名)无父无母,从小寄养在伯父家中。驻村第一书记在走访时了解到,伯父家十分困难,且小明心智不健全,便通过教育部门协调将他送到特教学校。小明刚来时衣服又脏又破,周身散发着气味。住校期间,几乎天天尿床,还不听从老师管教。张丽艳得知后没有一丝迟疑,与工作室成员一起带着孩子洗澡、剪头发,又为他买来新衣服、新鞋,还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并将注意事项嘱咐给班主任老师。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小明现在不仅在生活起居上能够独立,还能主动帮助老师承担劳动任务。

送教上门 静待花开

张丽艳劳模创新工作室曾接到一个送教上门的任务。送教对象当年14岁,4岁半时患病毒性脑膜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语言发育迟缓,不听指令,无法与人沟通,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通过综合测试,智力水平不到两岁。

教孩子做胜利的手势。

当他们第一次走进这个孩子的家时,所有人都震惊了。家里被孩子弄得一片狼藉,白色墙面被涂抹得不见本色,衣物随便乱丢,孩子一会挖鼻孔,一会脱鞋、脱袜子,甚至还抓老师身上的衣服。老师精心准备的内容根本用不上。张丽艳把工作室成员召集到一起,共同制定训练内容,开始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从看动画片、兴趣图片,到编排按摩操、手指操、球操,再到学做家务,张丽艳与工作室成员每周两次往返学校和孩子家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孩子能进行简单的沟通,专注力由原来的几分钟增加到现在的30分钟,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今年9月,孩子进入市特教学校开始接受正常的在校教育。

“特教不同于普教,我们没有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但每当看到孩子专注力提高一分钟,交流增加一分钟,袜子穿对一次,我们都会无比自豪。”张丽艳说。

来源:《辽宁职工报》
作者单位:辽宁省总工会
责任编辑:高鹤 李波 金文政
辽宁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