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时 “北平号”盛载着沈阳人民的盛情抵达

辽宁学习平台2019-09-18
订阅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区接管防务,北平(今北京)宣告和平解放。为庆祝北平及北平铁路回到人民手里,“北平号”火车盛载着沈阳人民对北平人民的盛情和期待抵达北平。

这里面有一个“死车复活”的故事,也表现出新中国劳模精神的萌芽状态。

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车公司)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成员、工厂动力车间原党委书记张荣华等,曾整理过沈车历届劳模的事迹。2019年3月7日,张荣华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参与当年修复‘北平号’的老人几乎都不在了。甚至我访问过的一个转述人,三年前也都去世了。”据他介绍,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皇姑屯机车厂回到人民手中,工人真正当家成了主人。皇姑屯机车厂有了新的名字——皇姑屯铁路工厂(沈车公司前身)。翻了身的工人陆续都回到了工厂工作,为了迅速恢复生产,支持全国的解放战争,工人们以百倍的热情积极参加厂管委会开展的“献纳器材,努力生产,建设工厂,支援前线”活动,沈阳解放的第六天工厂即正式复工。12月,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与华北野战军一起对华北国民党军队实施包围,平津战役就要打响了,解放军急需火车头。

这时,工人们听说,哈尔滨铁路工厂的工人为了庆祝沈阳解放,献工修复了一台名叫“沈阳解放号”的火车头,于是也决心献工抢修一台火车,并命名为“北平号”机车,以支援北平解放和全国解放。机车分厂宋广福会同几个工友,找到当时的驻厂军代表说道:“现在我们当家做主了,想在完成一月份生产任务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再抢修机车,支援北平和全国解放。”工厂管委会特意召开了扩大会议研究同意了宋广福、马贵新等人的要求。

但是,见到机车的第一刻,工人们都有些傻眼了。

在1960年由中共沈阳机车车辆工厂委员会宣传部编辑出版的《列车的摇篮》一书中,当年的参与者、见证者宋金瑞,王同禹,留下这样的口述记录:“这台火车头已经被破坏年深日久了,整个车体都挂满了一层黄锈,车身光剩下三大件:车架子、锅炉和煤水车,火车头的胳膊腿,各传动杆全丢光了,车身上一些值钱的铜玩艺全被国民党匪兵们偷去卖了……困难你们还没注意哪!你们仔细数数,这是一台三个动轮的火车头哇!哎呀!三个动轮的火车头在咱们厂子有几年没修啦,小鬼子完蛋时把图纸全烧毁了,现在连点技术资料也没有,就凭咱们能干得了吗?”

困难重重,但这并没有难倒具有拼搏攻坚精神的工人们,在宋广福和马贵新带领下,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夜深了,寒风从破天窗口钻进厂房,有的人在车旁燃起火来,冻急眼了就来这烤烤。过半夜,就把个火车头拆零散了,几个大件都分到别的分厂,各部分小零件也由各个小组拿了去,等到人们收拾地下一些不能用的烂铁时,才纷纷惊奇起来:过去一百多号人半个月才能干完的活,今天几十个人只用了八个钟点就做完了……”

在“死车”复活的过程中,接连出现动轮轴发热、月牙板擦伤等突发状况。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组成“联合攻关小组”,经常自动加班加点,元旦和星期日都不休息,有的结婚也不休假。进入到关键步骤的时候,宋广福等人14个昼夜没回过一次家,他还动员40多人吃住在工厂。最终大家用14天的业余时间把一台机车修复了,取名“北平号”。接着,又修复了一台,取名“南京号”,支援了全国解放。

1949年1月17日,“死车”终于复活了。

第二天,这台修好的机车正式被命名为“北平号”。工人们老早就聚集在新机车周围,看着镶有“北平号”金字,被漆成蓝色的崭新机车,心头涌动出从没有过的自豪,在全厂几千名职工兴奋的欢呼声中,“北平号”机车顺利驶出工厂。(记者 王远)

来源:沈阳日报
责任编辑:宫雪 李波 金文政
辽宁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