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新貌|山东泰安宁阳县:有机蔬菜走上国际舞台

山东学习平台2019-12-12
订阅
作者: 姜言明 刘涛

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蒋集镇张家圩子蔬菜基地里,村民张伟正忙着收毛豆,“这些毛豆都是供给村里企业的,种着也放心。”蒋集镇素有种生姜和花生的传统,在有机蔬菜种植方面却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2018年,泰安子泰食品有限公司落户蒋集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蔬菜产业链延伸,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毛豆、西蓝花等蔬菜进入加工车间,经过清洗、漂选、冷却、速冻等工艺,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目前公司已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基地3000余亩,配套建设有机蔬菜研发中心和种苗繁育中心,蔬菜加工、包装车间,仓储库、冷库等设施,建成一条5吨/小时的国内领先的速冻生产流水线。

在堽城镇茅庄蔬菜基地,常勇亮就种了西蓝花、菠菜等蔬菜300多亩,10月初西蓝花就见收成了,种多少收多少,细算下来,常勇亮每年纯利润就有50多万。

“保护价”收购,让村民吃了定心丸。“未到旺季蔬菜价格较高时,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当蔬菜大量上市价格下来时,企业仍按当初的价格收购,这让村民不必冒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张伟说,之前别说种有机蔬菜了,就是一般的绿叶菜也很少种,担心没有技术指导产量上不去,有了产量又苦于没有销路,为此顾虑重重。

“农户种菜供给我们,解决了销路的问题,全程还要有配套的技术指导,帮菜农把产量提上来,让有机蔬菜种植更简单。”泰安子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涛说,公司还与山东农业大学、日本上村食品株式会社、日本LF食品和泰安市农科院等院校院所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借助高校、国外客户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加上公司技术中心等配套设施,有机蔬菜加工更加精细化,订单式产品远销海外,将专家、企业、农户“链”在一起,实现三方共赢。

在国内外专家的支持下,企业顺利开展了有机种苗繁育体系技术研究、有机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等项目,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与泰安市农科学院合作的“青花菜新品种引进及驯化改良”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专家们深怀绝技,带着成果而来,但新品种的引进和驯化、标准化种植这些“高深功夫”直接落到每家每户不现实,农民也未必搞得清,于是类似于“技术红娘”的企业技术员和“驻场员”便出现了。

“在基地里,西蓝花、毛豆等蔬菜‘吃’的、‘喝’的都是生物肥料和生物制剂,对土壤还有保护作用。”驻场员老张告诉记者。企业技术员和驻场员负责解决农民种植的日常难题,疑难杂症和新技术则交给专家。通过联合,专家培训了大量的“腿”服务农民,自己还在产学研的创新平台上收获了课题,企业新增了种植基地,实现了产品粗加工向精细加工的转变。

在蔬菜包装盒上,记者注意到一张小标签,上边有一串编码。“每串编码都是一个微型数据库。”李海涛说,凭这串编码,客户可以追溯蔬菜种植生产加工所有环节,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的各流程监管。“政府为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牵线搭桥,每家龙头企业都有一家以上的技术合作单位。专家、企业、农户“链”在一起,把绿色农业产业化的链条拉长,细化产业分工,形成聚合效益。”蒋集镇镇长王艳苹说。(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 姜言明 刘涛  通讯员 李晓君 周坤)

(稿件原载于2019年9月20日大众日报·新锐大众客户端)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泰安通讯站
作者单位:大众日报社
责任编辑:陈进 张尚友 姜丙阳 李润杰
山东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