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做好“枣”文章 推动小红枣引领大产业
——阿拉尔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纪实
收获乐。
在遥远的塔里木河上游,有一座别具特色的年轻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每年丰收时节,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色泽鲜艳的红枣缀满枝头,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红宝石,扮靓了垦区大地。
红枣种植资源。
阿拉尔市红枣种植面积近70万亩,红枣总产量占全国红枣产量的13%,平均全国每十颗红枣就有一颗来自这里,曾荣获全国红枣交易会金奖、中国首届红枣大会金奖、CCTV魅力农产品嘉年华“十大魅力农产品”称号......
翻滚的大漠热浪和天山雪域的冰冷气流昼夜置换,拉开20摄氏度以上的温差,终年的冰消雪融,给红枣持续输入健康血液,按压、弹起,入口、柔韧、细腻、甜蜜,造就出发展红枣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收获季节。李向文 摄
优势的另一面,却是横亘在阿拉尔市面前的难解之题:传统矮密化种植怎样高效地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红枣价格呈“过山车”式起起伏伏怎样通过产业助力枣农实现增收致富?如何焕发红枣产业的活力,将“特色”变成真正的“招牌”……一系列难题的破解,需要寻找有力的抓手。一师阿拉尔市党委正在思考时,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这一决策,如同现代农业绽放的产业之花、效益之果,制作了一张特殊的名片,向人们发出绿色的邀请!阿拉尔红枣恰逢其时。
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东风下,阿拉尔市立足红枣得天独厚资源优势,创新举措、整合资源、集全师之力推进产业园建设,为职工增收致富开辟新门路。今年,产业园年总产值达51.25万元,职工可支配收入达到26110元,比全市高出30.2%。
绿色有机生产基地。
种出中国最好的红枣
眼下正值冬闲时节,阿拉尔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枣农反而更忙了,忙着参加红枣种植培训班、电商培训班、农工专业合作社培训班,为来年发家致富“添本领”。
自阿拉尔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以技术研发、推广为重点,调动师市内外科研力量,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打造红枣科研平台,突出生产一线,向科技要效益,集中力量把红枣这一特色产业做优、做大、做强,为职工致富加速。
产业园还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山西农科院、新疆农垦科学院、塔里木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建“阿拉尔红枣产业研究院”,聘请国内红枣产业专家,组建品种资源、红枣栽培、果品检测等6个研究实验室;组织师市红枣专家建成综合专家团队,分布在红枣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服务红枣产业,推进红枣提质增效,使红枣产量和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红枣加工——光电分选机。
“今年红枣不仅结得多,品质也好,另外,枣树之间距离也宽了,方便机械化作业,一年可以节省好几万块钱的人工成本。”枣农蒋东平原本只是一个普通职工,今年来每次专家来培训,他都积极参加,现在他已成为有名的“土专家”了。
从提质增效入手,改变生产方式,蒋东平是第一批尝到甜头的枣农。和许多枣农一样,以往他也认为红枣结果越多越好,如今意识到红枣产业要发展,不能单纯追求产量,更重要的是提升品质。
精选红枣。荆云辉 摄
从最初的粗放型自然生长,到后来的矮化密植种植,再到如今的疏密提干种植,枣农们从尝试探索走上了标准化科学种植道路。
枣农王继春见证了阿拉尔市红枣种植发展的全过程,他无比感慨地说:“现在,我们的红枣从种植、管理到收获,都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全程无污染、无添加、无农药残留,客商都非常喜欢俺们的红枣呢。”经过一系列提质增效措施,红枣不仅个大饱满,价格还高,让枣农笑开了花。
如今,产业园已建成绿色有机生产基地10.25万亩,园内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达到85.5%,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红枣生产全程机械化率95.2%,园内枣园地旋耕、施肥、无人机飞防植保等关键环节机械作业率已达到100%,十团和十三团还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果畜一体化发展。
好红枣必须卖出好价钱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以往我们的经营方式十分简单,种植红枣、收获、出售。出售最廉价的原材料能让职工增收致富吗?现在创建产业园,我们必须改变思路,最有效的一条路就是延伸产业链,提升红枣的附加值,让我们阿拉尔市的好红枣卖出好价钱。”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副书记、副政委赵卫东说。
红枣酸奶(精深加工)。
遵循“育龙头、促加工,在做大二产上求突破”发展思路,产业园依托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扶持和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利好政策支持,充分调动红枣加工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目前,产业园内有红枣加工企业37家,其中精深加工企业2家,生产的枣片、枣粉、枣夹核桃等产品在北京、广东、深圳、浙江等20个城市建立起稳固的销售网点;精深加工产品“新农酸奶”远销18个省市;红枣果糖、清汁以每吨13000元出口美国,实现产值3900万元。
多措并举拓展经营流通渠道。围绕产业园创建工作,阿拉尔市打出“组合拳”推进红枣产业高效发展。
红枣“保险+期货”试点启动仪式。
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创建新华(阿拉尔)红枣价格指数,建立红枣价格指数站,能够客观反映红枣产业市场变化,量化红枣产业发展水平,为政府监测、科学种植、贸易决策提供风向标、晴雨表和避雷针;对接郑州商品交易所,在阿拉尔市聚天红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红枣期货交割库,按市场化模式引领产业发展;依托国家级红枣交易市场,搭建红枣销售运营平台,建立线上红枣流通数据库;成立电子商务中心,吸引“三叶果”等21家电商入驻;通过与天猫、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线上优质农产品订货会,其中“京东红枣订货会”当日一小时订单即达5万吨;实现了红枣由传统地头交易向市场集中交易、网上交易、线下交易相结合的重大转变。
从卖“土”红枣到卖红枣产品,看似简单加工的背后却蕴藏了巨大的产业价值。在此基础上,加工企业向产业的前后端延伸,形成稳定的生产基地和用工需求,带动了枣农发展红枣产业的积极性。
打造品牌增效益。“不论是气候优势,还是数量优势,亦或是品质,我们阿拉尔的红枣都不输于任何地方。不过,在如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已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是要‘再好的酒也得吆喝两声’,我们必须要打造一个品牌,要做强一个品牌。” 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副书记、副师长李斌说。
产业园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向无公害、绿色、有机红枣发展,大力打造“塔里木河”区域公用品牌!
借助这先天优势,产业园将三五九旅精神与红枣文化融合,打造阿拉尔市红枣博物馆,举办红枣文化节、“塔里木河”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叫响“塔里木河”区域公用品牌。
“爱她(塔),早点回家(枣掂回家),想她(塔),早点回来(枣掂回来),‘塔里木河’红枣,来自北纬40°的最纯粹的好红枣。”11月1日,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副书记、副师长李斌(牵头行政工作)手捧红枣,向全国推介“塔里木河”区域公用品牌的抖音视频“刷爆”了朋友圈,网络浏览量达150万余次,不仅促使“塔里木河”品牌推介会现场成交额达4.5亿元,更是推动红枣成为客商的抢手货。如今,两届“塔里木河”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的举办,使得品牌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算收益,枣农乐了!
在全疆红枣产业发展红红火火的今天,一师阿拉尔市作为生产红枣的大师,近70万亩的红枣种植面积,让一颗颗小小的红枣,成了铺就职工致富的“大财路”。然而,近几年,受市场利益驱使,红枣价格呈“过山车”式起起伏伏,价格的大起大落势必影响红枣的种植面积,但是在阿拉尔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里的枣农不仅种植面积稳定,而且收入有保障。
丰收乐。王志清 摄
“今年,我不仅购买了红枣种植保险,还加入了合作社跟公司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价格再跌也不怕。”枣农杨俊说。
自一师阿拉尔市被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便积极尝试在红枣“保险+期货”方面做探索,通过链接“小红枣”和“大金融市场”,规避红枣价格下跌风险,让枣农获得稳定收入。9月18日,兵团首例红枣“保险+期货”项目在阿拉尔市成功落地,由格林大华与一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资138.56万元,为师市150户枣农(6000亩枣园,3000吨红枣)投保,让他们吃上了“定心丸”。日前,“保险+期货”对投保职工进行赔付,户均增收6733元。
同时,一师阿拉尔市着力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职工”模式,以合作社为纽带,一头连企业,一头连职工,共同建立红枣标准化种植基地,“蹚”出致富新路子。
除了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园建设,产业园还要求入园企业要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初步建立与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社“订单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保底+分红”等联农带农机制,产业园与职工的关系更加密切。
一师阿拉尔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办副主任祁臻说:“目前,产业园既有的利益联结机制、模式,已经使户均收入增加6049元。今后,我们还将逐步推动股份合作工作,鼓励职工用土地流转费用和土地入股分红投入红枣精深加工企业,参与产业园全产业链建设,让他们分享更多的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红枣挑选加工。
阿拉尔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能“跑起来”,除了拥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外,也少不了兵团和一师阿拉尔市两级党委的鼎力支持。为确保产业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认定,师市党委副书记、副政委赵卫东多次主持党委常委会、书记办公会研究创建工作,师市党委副书记、副师长、产业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斌多次召开会议并明确强调,要把“农业做精、产业做大、链条拉长、技术提升”,不断促进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从规划到建设,产业园不仅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大方向,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大载体,更是促进农业这第一产业“接二连三”的大平台。在一师阿拉尔市的大地上,因为它的存在,让红枣成为这里最具特色的一抹兵团红。
塔里木大学教授指导职工科学种植红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