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座城市都有它的味道,千滋百味,有的清新甘洌,有的历久弥香。这些味道交溢互融,便有了专属的印记,有了岁月的传承。从古至今,时光并未消减分毫,在山东省德州市这片厚重的土地上,见证了无数老味道、老店铺的兴衰沉浮,目睹了诸多“老字号”的薪火相传。为充分展现这些非遗文化的魅力,大众网·德州推出舌尖上的德州“非遗”视频策划,用镜头、文字记录德州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德州的“烟火气”。视频为“舌尖上的德州‘非遗’”系列美食视频之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签子馒头:《传承与创新并举 平原传统美食留住500年老味道》。
说到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的“非遗”美食,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签子馒头。这种馒头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现已被列为“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签子馒头又称签子馍馍,因在平原县恩城镇出名,又叫“恩城签子馍馍”。传统的恩城签子馒头材料选用严格、加工工艺古老独特,起源自明代,兴盛于清乾隆年间,选用优等小麦作原料,辅以酵面(俗称老面)和适量碱面,再倒入清水精心和制而成。
陈延强是恩城南关陈氏签子馒头的第五代传人,20多个年头的磨砺让他练出了一手做签子馒头的绝活。从压面、挤制、成形、醒面,每一道工艺都有着不一样的讲究,只有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最终才有着签子馒头独有的特色和味道。为了保证馒头特有的香味儿,兑面的关键环节,陈延强必须亲自操作,这也是陈延强传承祖辈工艺的秘诀所在。“我们采用老作坊模式,和面时用酵子兑上碱面,碱面用清水兑开,水温在30到50度之间,这样和出的面比较好用,在醒面时也会快点,现在很多都是用酵母,味道不正宗也不好吃。”
选好了形状,接着就是上签,一个个洁白如玉的馒头并排于竹签之上,既是一道美食,又成一道风景。最后将装入笼上的签子馒头上锅,急火蒸20分钟,伴随着阵阵清香,笼上帽被徐徐揭开,一笼笼热气腾腾的签子馒头就出锅了。蒸熟后的签子馒头呈纺锤形,色白润如玉,油光微亮。其味道香甜,嗅之芳香扑鼻;食之甘甜如饴,柔韧可口,形色味俱佳,老少皆宜。
纵品山珍海味,难忘家乡味道。在平原县,早上来一根热腾腾的签子馒头,一口咬下去,慢慢咀嚼,麦芽糖的甜味逐渐散发出来;或取半块红腐乳,夹在签子馒头中均匀抹开,腐乳单吃一口往往让人咸到发齁,可搭配签子馒头就会一下子激发出迷人的能量。一枚小小的签子馒头因为传承才有了别具特色的百年品牌,更有了让人难以忘怀的家乡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