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在这干活儿也累不着,一天挣个六七十块钱,比外出打工强,还不耽误照顾家,真得感谢俺的张书记。”2019年11月26日,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孙六镇程庄村54岁的贫困户潘海兰,提起民权县人社局驻该村第一书记张新桥赞不绝口。
如今,天气慢慢变冷,然而在民权县孙六镇程庄村扶贫车间内,正在分拣旧衣物的工人干得热火朝天,打包好的衣物整齐地堆成了小山。车间门口,满满一卡车衣物正准备运往外地。
张新桥(左一)帮大棚种植户解决蔬菜销售难题 孙琰 摄
据张新桥介绍,河南达亨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是他引进的企业,主要分拣收购来的旧衣服、箱包、被褥等,拉到总部进一步处理后,再进行出口、捐赠等。在此务工的人员都是村里的贫困户,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他们外出不好找工作,家里地里又走不开,况且分拣衣物简单,一学就会,每人每月能收入2000多元。
“张书记,你给俺找的活儿每月除去日常花销,能存2000多块钱,干上两年脱贫不成问题,年底俺得请你好好喝两杯。”张新桥接到贫困户程红军打来的电话,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
35岁的程红军,家有两亩半地,两口子整天在外干点零活,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3月,他们的儿子被查出患有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他们带着孩子四处求医,不久就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几万块钱的债,目前孩子的病情虽然有好转,但每月的化疗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张新桥了解情况后,按程序将程红军一家纳入贫困户管理,并积极与县卫健委对接,让其享受到国家的健康扶贫政策,还介绍程红军外出务工,挣钱补贴家用。
张新桥(右一)带领村医给群众检查身体 孙琰 摄
“别看俺70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你给俺找的护水看河这活儿,俺全当散步了,每月还发给俺200块钱的工资,这都是托你的福啊!”孙德明刚从东河回来,恰巧碰见张新桥到他家走访,便打开了话匣子。
孙德明是村里的贫困户,他爱人前几年生病落下病根,走路一瘸一拐。孙德明老两口都患有冠心病,张新桥带着他们办了残疾证和慢性病就诊卡,还给孙德明争取了一个水管员的公益性岗位。孙德明说:“现在抓药花不了几个钱,月月有工资,生活比蜜都甜。”
自从驻村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程庄村新修了5.5公里的水泥路,新建了村室、卫生室、超市、文化广场以及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63座蔬菜大棚、光伏发电站,实施到户增收、“六改一增”、公益性岗位等扶贫政策,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
“身为第一书记,不忘为民初心,想法帮群众‘摘穷帽’‘拔穷根’,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张新桥时常告诫自己。(商丘日报记者 闫鹏亮 通讯员 孙琰)
(原载于2019年11月29日《商丘日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