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慕课 | 吴越讲坛⑩·吴越国时期的越州

杭州学习平台2019-12-23
订阅
作者:胡文炜

越王台

钱镠攻克越州擒董昌

晚唐时期,浙东观察使刘汉宏据越州,欲望膨胀,觊觎杭州。杭州刺史董昌也想扩展势力,向钱江南岸发展,但两军相持不下。当时钱镠任都知兵马使,董昌向钱许诺若攻取越州便让其出任杭州刺史。在钱镠的进攻下,刘汉宏全军覆灭,朝廷正式授董昌为浙东观察使,授钱镠为杭州刺史。

董昌坐镇越州后爵位不断提升,但他仍不满足,擅自在越州“登基”大越罗平国国王。为稳固宝座,他致书钱镠,许以权位。钱镠坚决抵制,同时并好言相劝,要他马上悔改。由于董昌毫无悔意,唐昭宗于是下诏,削去董昌的官爵,封钱镠为彭城郡王、浙东招讨使,出兵讨伐董昌。乾宁三年(896年)钱镠领兵攻克越州擒获董昌。押解董昌的船只在行经越州的西小江时,董昌被投入江中,顿时溺毙,钱镠军队占领越州。

苦熬十多年战乱劫难,经钱镠两次平叛,越州百姓终于缓过一口气来。钱镠进入州城时,城中百姓无不欢庆,老幼出动迎接仁义之师,今绍兴城内的拜王桥两边就是当年百姓迎拜钱镠的地方。拜王桥至今完好。绍兴城北捉住董昌的地方称为昌安,今天的安昌古镇和相邻的羊山是当年钱镠屯兵之处。

天祐四年(907年)唐朝亡。十六年后的后梁龙德三年(923年),钱镠建吴越国,拥有浙江和苏南、闽北的十三个州。越州虽是十三州之一,其地位却非常重要。钱镠是杭州临安人,但由于他二次平叛的军功都产生在越州,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他是从越州起的家。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成为吴越国王后,设杭州都城为西府,设越州为东府,成为陪都,越州地位在吴越国十三个州中仅次于杭州。

唐朝亡后的五代期间,朝代更换频繁,五个朝代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后梁也不过是17年。战乱使得社会的经济、文化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北方,经济破坏尤其严重。而钱镠所建的吴越国,由于采取保境安民的策略,在所治范围内休兵息民,社会安定。他积极发展生产,整治水利,出现了经济繁荣物产丰饶的新局面。

钱王屯兵处

钱镠兴农举措繁荣越州

吴越国时期,越州的古镜湖还没有湮废,但已存在了将近800年。由于长时间的运行,古镜湖底逐渐淤积,还出现了浮在水面上的“葑田”,这是一种由水草盘结而形成的浮田,造成镜湖的蓄水量减少。钱镠对水利十分重视,专门设置了都水营田司,用来管理水利和屯田。又设置负责疏浚、治水的三支专业队,称为“潦浅军”,一支在镜湖及周围,使镜湖重新发挥作用。

越州北濒钱塘江口,以前越州人称后海,因为那里潮起潮落,由于原有的土塘或木柴混合塘不坚固,抵御不了大潮。钱镠创造了以“石囤木桩法”在钱塘江两岸修建海塘,使土地不再受到潮水的侵袭。在海塘和镜湖堤塘之间的平原地带,又疏浚河道,整治蓄排水功能,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低田不致涝、高田不受旱,从而大幅度增加了粮食产量。

绍兴北部平原河道纵横,许多地方是一片片的湿地。钱镠采取围圩田的方法增加农田,当地将这种土堤称作“埭”,现在绍兴仍有带“埭”的村落40多个。

拜王桥

今日镜湖

由于吴越国采取了一系列兴农措施,越州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的丰盈带来各项副业的繁荣。越州的南部是丘陵,中部又有许多平原上的孤丘,村民在山坡上广植桑树,作为养蚕业的基地,给丝织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虽然现在经济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但绍兴至今还有地方在种植桑树养蚕获茧。海水浸泡过的土地不宜种稻麦,百姓们便种植络麻,作为纺织的原料,萧山农村的络麻种植一直延续到近代。吴越国时,越州还是出产青瓷的重要基地,远销各方。

越州作为吴越国的东府,留下了诸多史迹和传说。绍兴城内百姓迎接钱镠的拜王桥,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绍兴齐贤是当年钱镠屯兵攻灭董昌之地,钱镠亡故后,当地人建城隍庙,将钱镠尊为城隍,年年岁岁,香火不息。

吴越国的建国史虽然不长,但在我国的历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对越州经济的发展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作者:胡文炜,绍兴越文化研究会理事、会计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杭州市临安供稿中心
责任编辑:洪艳 赵明杰 张一寒 郑霞
杭州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