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上海市朱家角中学新疆部家访团在王维明副校长的带领下,一行10人,开展家访活动。此次为期11天的家访,行程4000多公里,走访南疆的阿克苏、和田、喀什、克州等地区的部分学生和家长,为学生和家长讲述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
召开家长会 搭建家校交流平台
家访团在喀什市第十一中学召开了主题为《万里情牵南疆路》的克州、喀什地区部分学生家长会。王维明副校长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悠久历史以及学校新疆部的工作情况,随后随团的语数外老师以及班主任分别和家长、学生交流。此次家长会增强了家长对学校的信心,搭建了家长、老师双向交流的平台,增进了相互了解,有助于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改善。
走访在校学生 把爱播进学生心田
在乌什县亚科瑞克乡高一(14)班买尔比亚家中,通过师生沟通交流,师生之间增进了了解,小买的脸上露出了纯真的笑容,父母更加放心了。
在图木舒克市图木休克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十一团预高(1)班阿布都拉·外力的家中,见到了阿布都拉的父亲,他说“社会的发展,需要下一代人好好学习!”他的父亲一脸严肃地说,并且劝勉孩子:“国家让你免费上学,你一定要对得起党和国家的培养!”王维明副校长希望阿布都拉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要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最令人难忘的是在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开外孜力克村高二(13)班阿曼古丽·努尔家的家访。整齐的院落、干净的地面、蓄养的羊群、大白鹅以及丰富的菜园子,都彰显了这是一家勤劳的农民。在她家的墙上贴了“脱贫光荣”的大红奖状,这是一户在党的政策下,生活越过越红火的家庭。到她家时已是晚上9:30,不一会儿,天暗了下来,当天整个村里因施工停电,渐渐的院子里一片昏暗,家访团开始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访:每个人打开手机“手电筒”照着,一束束小小的光芒照亮了一片天空。这片昏黄的灯光,更拉近了学生、家长和老师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分享教学经验,助力教学改革
在阿克苏地区库车三中,郭天龙老师从德育、教育、教研、校工会、党建等方面,向家访团的老师们介绍了学校的管理模式、教育教研情况、学生学习上的不足。这次的交流,使得相互之间进一步加强了了解,有助于今后更好地做好内初班与内高班之间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上的衔接。
王维明副校长在喀什地区泽普七中作了《坚持文化引领 致力和谐发展》的主题报告,全面介绍了朱家角中学的历史、办学成果、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以及研究型课程的构建、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措施、夯实教师专业基础的方法等。会后双方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泽普县全区青年骨干教师以及泽普七中的全体教师聆听报告,县教育局局长买买提明·马木希望两校友谊长存。
走访毕业生,共筑幸福梦
11天的家访中,家访团还走访了2009届至2019届的毕业生,召开了《共忆朱中情·共话成长路·共筑中国梦》的毕业生见面会,他们中有的刚考上大学,有的在读研究生,有的已经奋斗在建设新疆的第一线。至今,朱家角中学已经有773名新疆内高班毕业生。
学校新疆部第一位学生会主席也是迄今为止新疆部唯一一位学生党员、现任职于新疆自治区党委改革办、首届(2009届)毕业生艾克拜尔江·亚森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朱中建校77周年,是我们09届相识14周年、毕业10周年。各位老师始终践行着朱中‘要像对待自己子女一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爱’的办学理念,在我们最稚嫩最懵懂的年岁里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让我们茁壮地成长,才使得我们有了今天的成就。如今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都有了我们朱中学生的身影。这五年来,回到新疆的朱中学生为了家乡发展,付出了很多汗水,比如努尔麦麦提、买买吐地以及在各行各业的同学们都非常辛劳。都说不忘初心,我们的初心就是让新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也是老师们教育的成果。”
现任喀什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管理科科员、2010届毕业生努尔麦麦提·多力坤,便是参与建设喀什的骨干力量,他负责富民安居房建设的工程管理和质量监督、农村村容村貌的整治。2011年至今,整个喀什地区已经建成79万套安居房,各族群众告别土坯房,入住安全舒适的富民安居房,整齐划一的民居、平整洁净的街道、色彩亮丽的墙壁,人居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看着眼前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努尔麦麦提露出了微笑,他自豪地说:“新疆的稳定和建设,我就是参与者、建设者!”面对母校的老师,他心怀感激:“四年朱中生活,对我的一生有了很大的影响,使我的思想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通过上海的四年学习,我开阔了眼界,看到、学到了很多在喀什学不到的东西,所以非常感谢朱中老师的栽培,也非常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我一定会为建设新疆、发展新疆贡献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2012届毕业生古丽妮尕尔·阿里木江就职于自治区发改委,现为莎车县荒地镇托万恰克马克库勒11村“访惠聚”工作队驻村干部,“访惠聚”即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是新疆针对当前区情和形式提出的密切联系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措施。为了更好地奋斗在脱贫攻坚战第一线,古丽妮尕尔已经在这里工作19个月。通过工作队全体六名队员的共同努力,脱贫攻坚站已经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古丽妮尕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姑娘,在校时唱歌、跳舞、朗诵、演讲、主持、指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工作队,她也不闲着:白天,帮助村民转移就业、将村民的信息录入国办系统、核算贫困户收入;晚上,在村里的夜校教18—45岁的村民说普通话。
2014届毕业生薛景文,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生物教师。当问及她为何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她说:“选择内高班,选择老师这个职业,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的决定。尤其在经历了一年的教学工作以后,我更加珍惜和感谢我拥有过的这段体验。内高的四年,是由一趟趟火车碾压出来的脚踏实地,铺就了我现在脚下的路。因此,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四年内高生活,感谢和我一起成长的伙伴,更感谢陪伴了我们四年的老师们。所以我要为人师,感受爱,接受爱,传播爱。”
11天的家访,走遍南疆各大地区,往往晚上10点多还在家访,凌晨才回到住处,休息五六个小时后,又要奔波在路上赶赴下一个走访点,家访团的每一位成员都非常辛劳,有的老师刚到新疆就因水土不服而病倒。
在新疆,老师们总是被新疆人民的热情、质朴、友善一次次地感动,也让大家深深感受到同学们对学校、老师的感恩。朱家角中学的老师在辛勤的教学中感受到了“老师”特有的幸福,也时刻为新疆学子的幸福梦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