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顶山高新区:深化改革绽放活力

河南学习平台2019-12-06
订阅
作者:高轶鹏

一天时间办理好营业执照,29天时间完成基础装修和部分设备安装,60天时间实现3500万元的销售收入——这是发生在河南麦昌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的真实事例。2019年11月28日,河南麦昌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超深有感触地说,是“高新”速度助力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河南麦昌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在河南省平顶山高新区多个部门的帮助下刚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入库工作正在推进中。

“高新”速度,源自一年来的深化改革。2018年10月22日,经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批复同意,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正式启动,大力向“部门职责不明、任务边界不清,机构设置缺少层级、员工流动不顺畅,考核机制导向不明、大家干多干少一个样”等问题“开刀”。2018年11月23日,改革后新成立的“两类三层四板块”机构开始正式运行。一年后,该区通过“拓空间、求放权、谋改革”等一系列“组合拳”,交出上了一份创新发展的成绩单。

高新区街道一角 薛大平 摄

在管理上,平顶山高新区按照“大部制”管理思路,将职能相近、业务相近的部门整合到一起,重组优化党工委、管委会工作机构,解决了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等问题,着力构建“最接近发展需求、最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在人事上,推行干部全员聘用制,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薪酬上,引入了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每个季度,管委会对各部门KPI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部门最终薪酬与KPI数据直接挂钩。人人扛指标,人人有压力,工作主动性增强了,效率大大提高了。有的同志上半年的工作完成了,会主动去找领导要求增加下半年工作量。

转型发展中的高新区 张垒 摄

在发展上,平顶山高新区在“高”和“新”上做文章。一年来,高新区积极搭建双创平台,聚集创新资源,完善创新孵化服务,培育创新主体,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目前,平顶山高新区已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5个,孵化面积达3.5万平方米,入驻孵化企业(团队)200余家,“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梯次孵化体系初步形成。同时,高新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平台,汇聚优质科技研发资源,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其中,与北航科技园合作共建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高新火炬园已入驻项目70个。

智能生产设备 田正 摄

2019年前三季度,平顶山高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6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其中4项指标增速位居平顶山市前列。(平顶山日报记者 高轶鹏)

(原载于2019年11月29日《平顶山日报》1版)

来源:平顶山日报
作者单位: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
责任编辑:何军慧 田建光
河南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