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丨两淮战役:3.5小时全歼敌伪 解放两淮

江苏学习平台2019-12-21
订阅
作者:夏元

在淮安市档案馆和淮安区档案馆内,分别珍藏着两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幅是1945年9月9日,淮阴城解放时的纪念合影;一幅是1945年10月,淮安城解放后县委、县政府干部在城墙下的合影。两幅老照片无声讲述着两淮战役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1945年9月9日,淮阴城解放时纪念合影

1945年10月,淮安县委、县政府干部在城墙下合影

1945年9月6日,新四军解放了被敌伪盘踞的淮阴城(今淮安市主城区一带),9月22日,距淮阴城17公里的淮安城(今淮安市淮安区)也被新四军攻克。至此,两淮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日军已战败 敌伪拒投降

淮阴、淮安是两座历史古城,也是苏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南北水陆交通枢纽。抗战爆发后,南京沦陷,国民党江苏省政府迁移到淮阴,1939年淮阴城又被日军占领,成为日军的屯兵要地。6年多时间里,对我淮南、淮北、苏北、苏中各根据地形成分割之势。

日本投降后,原驻淮阴、淮安的日军分别撤往连云港和扬州地区,但仍有14000多敌伪驻守在两淮。新四军三师两次向守城伪军发出通牒,敦促其缴械投降,但都被拒绝。

针对这种情况,新四军三师根据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向淮阴、淮安两城伪军发起攻击。

新四军三师部队在进行村落战演练

1小时30分钟 拿下淮阴城

1945年9月6日下午2时,计划攻城时间一到,我军引爆城东北角预埋的炸药,城墙被炸开了几米宽的缺口,城东门的战士仅用5分钟就登上城头。攻打北门的淮阴警卫团,在总攻发起后,组成突击队,凭借北门运河大桥桥桩和桥墩,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机枪扫射。冒着敌人的火力,架起云梯,勇猛地登上了城楼,消灭了城楼上的守敌。南门阵地上,守敌火力十分凶猛,枪弹、手榴弹夹着石头、砖块倾泻下来,战士们前赴后继,毫不退缩。特务团7连5班班长徐佳标率先登城,被敌砍断双手后,用身躯扑向敌人机枪口,为部队攻下南门杀出一条血路,壮烈牺牲。城东北,二营四连在连长张昌义的带领下,直捣敌指挥部,歼敌百余人。各攻城部队先后突破城防,插入纵深,消灭企图顽抗的敌人。随后,城内守敌纷纷投降。3时30分,敌伪9000多人被全歼,淮阴城解放。

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

只用2小时 突破淮安城

淮阴攻坚战的顺利结束,极大地鼓舞了新四军三师广大指战员。七旅、八旅主动要求接替十旅,与射阳、淮安独立团共八个团的兵力攻歼淮安之敌。他们运用淮阴攻城的经验,构筑十几个火力制高点,挖掘了150多米的地道。9月22日上午8时,对淮安城的总攻开始。各突击分队在制高火力点掩护下,迅速排除各种障碍,发起冲击。七旅十九团、二十团和淮安独立团先后从东南和东北方向突破敌城墙防线。八旅二十二团三营率先登上城头,歼灭守敌。二十二团一营、二十四团三营相继攻取南门、西门。经过短短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铁打的淮安城”被顺利突破,城内守敌大部被歼。15时,淮安城解放,两淮战役胜利结束。

当天,新华社发出急电,报道称:“淮阴东南淮安县城已于廿二日晨为我新四军攻占。至此,华东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已连成一片。台儿庄以下,高邮以上全长五百余里运河线,完全为我掌握。”

两淮战役胜利后的场面

两淮齐解放 民众踊支援

在两淮战役中,人们记住了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徐佳标,同时也请记住踊跃支援前线的广大人民群众。

在淮阴,成立了反攻动员委员会;在淮宝(东至运河、南至三河、西至洪泽湖,北至淮阴区的马头镇,今大部属洪泽区辖区)、淮安都成立了后勤委员会。为了让部队攻城时,顺利通过城壕,上万民众3天内挖通15公里水道,放干城壕里的水。妇女们赶做军鞋,地方医院增设病床,文艺工作人员连夜赶排节目……据1945年9月16日《苏北报》淮海版报道,当时积极支援前线的人民群众有53663人之多。

《苏北报》关于两淮战役的报道

胜利的消息传来,老百姓又赶赴前线慰劳。1945年9月17日出版的《苏北报》,一篇题为《淮阴群众慰劳前线 肥猪八十九口 鸡子一千余只》的报道尽显人民群众与人民军队的鱼水深情。

来源:淮安市档案馆
作者单位:淮安市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常晓璐 苏芳 蒋志初
江苏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