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把盘活闲置农房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改革任务,充分利用优美的田园风光、灿烂的徽州文化、众多的古村民居,多渠道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取得实质性成果。
秋日时节,行走在长陔乡韶坑村谷丰,观远山如岱、云海翻腾,层层叠叠的梯田上,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生机盎然,半山腰上,一幢幢民房错落有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个有着800年历史的古村落常住人口逐年减少,许多农房也闲置了下来。2019年3月,浙江布兰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长陔乡韶坑村民委员会正式签约,开始打造谷丰全国首个无边村落。项目一期计划投资5000万元到6000万元,在不破坏原有建筑主体结构、保留原始质感的同时,根据房屋使用情况进行改造,建设中高端住宿集群,并打造梯田景观以及“订单农业”生态样本。目前,闲置农房流转工作正有序进行。
韶坑村民徐承善家的土楼面积194平方米,根据徐承善与韶坑村经济合作社的协议约定,每平方米年租金20元,租期20年。也就是说,徐承善2019年的闲置农房租金有3840元,而且协议还约定,租金标准在2022年、2026年和2030年分别在前一年标准的基础上递增6%。“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去外面发展了,好多房子空闲在这里,现在有人来开发是好事啊,村里发展好了,以后年轻人也会愿意回来。”徐承善说。
长陔乡韶坑村谷丰盘活闲置农房采取的是“村企合作”模式,即由农户以闲置农房为股份入股村集体,统一流转闲置农房给企业盘活利用。王村镇烟村采用的也是这种模式。烟村与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首期注入资本200万元,主要用于收储50亩集体土地和打造烟村特色民宿产业。这是国有资本参与地方合作发展“微旅游”产业的有益探索。
为更加规范有序开展闲置农房盘活工作,歙县制定了盘活闲置农房工作实施方案,引导乡镇用足用好试点政策,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各具特色的农房盘活利用模式,发挥示范标杆作用。乘着安徽省首个农业PPP项目——溪头蓝田桃源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热潮,溪头镇桃源村和溪头村结合田园综合体项目统筹开发。溪头村已与PPP项目运营方达成40亩的用地协议,拟以集体建设用地与投资方进行股份合作的方式打造精品民宿。
在海拔近700米的歙县霞坑镇石潭村柿木自然村,蓝天白云之间,典雅古拙的黄泥房,溪水从屋旁的山涧流下,构成一幅原汁原味的乡村美景。柿木自然村有意向流转农房户38户,常住8户人家中有6户流转资金已付讫。目前,开发建设歙县柿木摄影村落项目的协议已初步达成。项目计划投资约1亿元,按民宿区、公共服务区、摄影服务区、休闲区四大板块建设分期进行,建设期3年,计划改造农村闲置民房42幢,新建面积约5950平方米。
歙县还积极探索“村组自营”模式,通过将闲置农房盘活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结合起来,聚焦村中的古民居、古祠堂和闲置农房,村组两级积极对上争取资金进行修缮保护,打造成名人馆、文化展示馆、村史馆、精品民宿等。目前,歙县已流转闲置农房300幢以上,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开发利用态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