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丨常州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领跑高质量发展

江苏学习平台2020-01-01
订阅
作者:马晨晞 王兴法

启动实施高质量发展两年行动计划,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能力建设至关重要。2019年,常州经开区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集聚整合创新要素,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表现强势。截至目前,常州经开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81家,申报通过率达80%,较常州市高出10个百分点,全年预计可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00亿元。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2019年,信承瑞技术有限公司预计实现销售13亿元,且已获得京雄、京张、商合杭、成昆铁路以及上海、杭州、北京等地铁及城市轨道交通国家重点项目订单。

信承瑞技术有限公司展厅

信承瑞落户常州经开区仅3年,围绕行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公司不断推出模块化电器、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智能电缆等创新型产品,目前已成为轨道交通、电力传输、设备装造、通讯和工业领域的行业先锋,其中,铁路接触网线材产品占国内80%的市场份额,首创的手推式接触网检测小车填补了国内空白。

“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经开区集聚整合创新要素,重点聚焦培育轨道交通装备、新型特种材料、智能电力装备等主导产业,加速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常州经开区科技金融局局长潘筱伟说。

目前,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已经集聚了中车戚墅堰公司、中车戚墅堰所、今创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在高铁、城铁、地铁、货运机车、客运专列整车及机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研发储备、生产制造装配、检测维修保养等领域均拥有核心优势。其中,内燃机占国内市场60%以上,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传动控制系统占国内市场45%以上,车辆内装系统占国内市场65%以上。在国家轨道交通建设提速背景下,常州经开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为常州乃至江苏轨道交通产业布局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苏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外形像一列飞驰的动车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群

随着江苏省2019年第四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公示结束,2019年度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落下帷幕,常州经开区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家,占全常州市的11%。至此,常州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81家,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高新技术企业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方面优势凸显,辐射带动作用强劲。”常州经开区科技金融局副局长沈钱巍说。

沈钱巍告诉记者,2019年,常州经开区多措并举,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分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实施“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梯队化清单式精确管理,先后举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辅导会4场,培训企业200余家。二是坚持量质并举。围绕“高”和“新”,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业态,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提质增效。三是修订奖励政策。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修订常州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5万元奖励,对到期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

打造创新发展联合体

2019年5月19日,江苏省智能微电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常州经开区成立。联盟由江苏雷利、神力电机等常州经开区微电机骨干企业和常州工学院、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机构联合发起,面向全江苏省微电机企业,吸引海内外微电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致力于共同推动智能微电机产业创新发展。

江苏省智能微电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

“创新发展,企业是主体,只有发挥企业的积极性,联合科研院所,才能实现共同创新、共谋发展、共享成果。”潘筱伟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常州经开区已经成为一片发展热土,一批企业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水平,以创新为驱动的相互协作、交流、配套、联合也日益广泛,从而形成了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9年4月,今创控股集团也与常州大学、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三方产学研基地,聚焦平台建设、关键技术、人才共享,推进常态化交流合作。

三方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在联合创新中,常州经开区逐步形成了一批“行业龙头”“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
责任编辑:刘吉林 苏芳 唐韵
江苏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