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华日报年度经济封面人物”揭晓:奔跑逐梦,为了一个更好的明天

江苏学习平台2019-12-23
订阅
作者: 李睿哲 朱 璇

摄影 余 萍 邵 丹

12月21日,第13届新华高峰会上,“2019新华日报年度经济封面人物”隆重揭晓!他们,是一群能量满满、助推时代前行的人,是江苏改革开放的领军者和弄潮儿;他们,创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也用自身“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品质,标注出江苏“勇为全国探路”的发展底色。

跨界融合,用梦想探索转型新路

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同样是这一年,我们的经济结构朝着更优的方向加速转变。

伴随服务业崛起,今天,推动跨界融合、做强“服务业+”的呼声也更加响亮。

对此,身兼江苏辉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白元龙深有感触。

从接手父亲的十几辆运输车起家,到经过近20年发展,旗下供应链网络覆盖1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年营业额逾170亿元的智能供应链领航者,再到执掌卫岗乳业,并以领头人身份,带领具有91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乳企乘风破浪、继往开来,白元龙近乎是以“跳出物流框囿,以供应链接天下”的姿态撬动了跨界融合。

为实现“管理供应链,就是要以最低成本,满足每个节点的供需关系”这一目标,他不仅创立“辉源供应链”加强供需端对接,还以卫岗为媒,打造实体供应链、服务供应链相伴相生的生态,开创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典范。

“服务业+”,就是要让服务业增长对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进一步释放。

从现代服务业“出发”,有一家企业品牌享誉全国,它便是“运满满”。运满满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苗天冶告诉记者,被誉为“货运版滴滴”的运满满,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货运智慧物流平台,“未来,运满满希望能不断利用大数据推动中国公路物流变革,引领世界公路物流变革。”

对于如何推动变革、引领变革,苗天冶也给出一服“良方”——“关键是让企业的发展能够覆盖全产业链。”“覆盖”一词之下,“融合”意味深远。

聚焦科技领域的现代服务业代表,还有刚满一周岁的雪浪数制。作为企业创始人兼CEO的王峰,早已是深谙跨界发展、久经沙场的“老将”。而“雪浪”,则是他此番重组工业基因、布局互联网前沿、深入开启“服务+智造”的“重要探索”。

移步居民消费领域,在百姓消费升级、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驾齐驱”的时代下,“服务业+”拥有了更多应用场景,也带来了更多不同。

江苏海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平介绍,海澜虽从服装工业起步,却在工业和服务业间找到了一条“共赢”之路:产销加速转型,不仅推出HLA Jeans、AEX、OVV等子品牌,还将触角伸向家居生活领域。定位“一站式家居产品集合店”的新品牌海澜优选生活馆诞生,既实现对原有品类的延展和补充,又通过特定设计的家居用品,传递出更贴合消费者诉求的生活理念与追求。“如此一来,服务业与工业在融合下相得益彰,企业活力更强。” 周建平说。

抓住窗口期、深耕“服务业+”,同样是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吴国平心中的“头等大事”。在他看来,近年来百姓服务消费意愿的攀升,也同时开启了加速“文旅相拥”的大门。为抢抓机遇,今年5月19日,灵山文化旅游集团将山东曲阜尼山圣境景区,作为继灵山胜境和拈花湾后,企业以品牌输出、创意输出、管理输出为核心模式投资建设的又一重点文旅项目,推向市场。

勇敢担当,用责任挺立时代脊梁

每一个时代,总有一批人以非凡的能力和勇气,带领身边人拼搏奋进、吃苦耐劳、不惧风雨。正是因为这批人的存在,助力社会发展的“脊梁”始终挺立。

江南的小桥流水总是让人流连忘返。在苏南的乡村里,有位老人,领着乡亲们实现经济繁荣的同时,又坚守水乡田园的环境之美。

他是中宣部确定的全国重大典型和全国道德模范。他抱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决心,带领蒋巷全村干部群众筚路蓝缕,把蒋巷建设成为共同富裕、环境秀美、风清气正的社会主义农村“新天堂”。他就是江苏常盛集团董事长、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

在蒋巷村史馆,硕大的沙盘模型让整个村貌一目了然:常盛工业园与农民新家园、村民蔬菜园、生态种养园、千亩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错落有致。今年7月,蒋巷村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新时代的乡村发展,既要传承‘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蒋巷精神,‘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传统作风,又要学会创新发展。”常德盛说。

镜头从苏南转到苏北,在徐州,也有一个人带领一个贫困欠债村,“变身”全国闻名的“中国十佳小康村”,他是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原党委书记孟庆喜。

在执政32年里,孟庆喜团结带领全体村民,走出一条适合马庄发展、独具马庄特色的“党建引领、文化立村、产业富民”的发展之路,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农民的风采。

“当时村里还欠着46万元债,村民家里大部分一穷二白。”孟庆喜回忆,1986年11月26日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马庄的第四任村支书时,提振经济是当务之急,“而现在,马庄已从最薄弱的大队改为民宿专业村,建设有2.5公里环村水系、2500亩农业观光园……”

田野乡间,既可以延伸一产,还可以孕育大企业和大企业家。发轫于“绸都”盛泽、起步于村办小厂的盛虹控股集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企业董事长缪汉根用27年努力,以实干与担当,一步步壮大盛虹,做大做强民族实体产业。27年来,缪汉根带领过去那家不起眼的村办小厂深耕实业,持续转型,为民族产业崛起绘就出一道炫丽多彩的“盛世长虹”。

锐意突破,用创新激活发展潜能

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在江苏,通过创新驱动既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也拥有了一批自主品牌和优质商品。

位于苏州的莱克电气成立于1994年,目前拥有600多名工程师和设计师,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级CNAS实验室,每年申请技术专利200余项,累计拥有专利1600余项。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祖根,二十五载栉风沐雨,坚持以新工匠精神为用户创造高品质生活,用科技创新擘画中国自主品牌。最终,打造出引领全球市场的国产品牌“莱克”,成就了享誉世界的“清洁之王”。

“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增量,为国产品牌大展拳脚创造了难得机遇。”倪祖根感慨,在传统白色家电业领先全球的基础上,吸尘器、空气净化器等新兴家电领域的中国企业也正追求技术突破、品类创新,“目前已初步具备与国际专业品牌正面交锋的实力!”

历经“商海之争”的A.O.史密斯(中国)总裁丁威,同样坚定了创新引领发展的思路。“要想行稳致远,就离不开创新技术与产品。”这位企业家现场直言,企业要致力于推动中国家电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在国内家电消费市场升级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企业要行稳致远,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所处环境的创新土壤同等重要。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建兵介绍说,作为江苏省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久吾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江苏制造”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并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环境综合治理供应商。

江苏省“留学归国先进个人”、百奥迈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远源对此深有同感。朱远源拥有多项生物制药专利技术。2006年,他从美国回到家乡江苏,着手推动小核酸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最终,在朱远源团队不断冲击高峰的同时,企业获得了业界认可,也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唯一一座小核酸新药创制基地。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曾雪琦 蒋志初
江苏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