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祥机电公司A车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丰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上半年,河北省唐山市民营经济营业收入11338.2亿元,同比增长10.3%;利润总额675.6亿元,同比增长2.2%。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401.9亿元,同比增长8.6%,占GDP比重为69.3%;上缴税金509.3亿元,同比增长17.3%。
今年以来,唐山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各项政策,激发企业活力,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聚焦转型升级,着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坚持以新技术新产品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力竞争力。唐山市积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全市持续推动100项技术改造、100项新产品开发、100项钢铁深加工和100项两化融合等“四个一百”项目,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累计完成投资622.4亿元,39项完工投产,对全市工业投资贡献率达到64.8%。成功争列第一批省千项技改项目153个、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项目14个、省工业强基项目3个,迁安市、遵化市被评为2019年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市,累计14个钢铁减量置换方案通过河北省工信厅公告。着力抓好钢铁“四个一”行动,钢材本地深加工用量占粗钢总产量比重达到28.6%,钢材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27.6%。
实施创新融合提升产业发展动能。唐山新建规上企业研发机构14个。工业设计产业园区二期建设进入实质阶段,组织申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工业设计中心8家,全市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产值达到15.6亿元,“一展五赛”完成方案报批并稳步推进。培育“制造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达到45个、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达到7家、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数字化车间19个,新增上云企业135家。制定《唐山市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2019-2020年)》,组织申报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第一批)170项,共培育“三品”示范企业20个。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和平台。该市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推荐13家企业申报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终唐山贺祥机电等5家企业成功获批,数量占全省总数的56%。组织已认定的7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名录编印工作,开展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家行”活动,指导142家企业加入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今年上半年摸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7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80家。强化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培育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13个,推荐百川创业创新中心申报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推荐12家基地进入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库。
推动落实“百千万”提升工程。华通线缆等12家入选省百家民营企业集团发展壮大名单。按照《河北省千家领军型企业筛选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推荐唐山英莱科技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申报河北省高成长型领军企业。
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该市深入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下大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唐山品牌。唐山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至88项,继续保持全国设区市一级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事业收费项目为26项,在全省最少,与对标的全国20个先进地区相比,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也最少。推进清单管理体系建设,认真梳理“三级四同”目录清单。规范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完善建立全市统一的网上“中介超市”,通过中介服务市场化,彻底杜绝强制指定和变相指定中介服务机构行为。按照“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容缺受理、承诺办理、免费邮寄、不见面审批”要求,梳理形成审批服务事项清单,积极研究探索“一件事”办理模式,完善“唐山市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行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
全力推动商事制度改革。该市继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第一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有效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形成了全过程监管体系。优化企业注册程序,除涉及前置审批和冠河北省名的企业名称外,实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积极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对不涉及前置审批事项的企业登记,实现企业申请、受理、核准、发照、公示网上全流程办理,逐步实现“一照一码走天下”。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按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要求,企业注册登记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市本级企业登记1个工作日),印章刻制1个工作日,首次发票申领1个工作日。在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基础上,强力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该市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印发了《唐山市2019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方案》要求,全年抽查比例不低于5%,抽查结果公开率必须100%。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印发了《唐山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实施方案》,对编制公开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的内容、完成时限、公开方式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该市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处,组织相关部门赴烟台考察学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进经验,起草了《唐山市2019年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目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收录唐山辖区5.3万户企业和205万个自然人的信用信息。
落实减税政策,着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不折不扣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唐山持续做好税收政策文件清理和政策解读,动态编写、修订和发布《税收优惠政策汇编》及分类别的税收优惠指引,并在12366纳税服务平台开辟税收优惠政策专题栏目,帮助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广大纳税人熟悉掌握、用足用好相关优惠政策。对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民营企业与其他纳税人一律平等对待,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截至5月底,全市新增减税90.7亿元,减税降费更加侧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惠及更多的小型、微型企业。依法为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办理延期缴纳税款,实现无纸化出口退税申报覆盖所有地域和所有信用评级高、纳税记录良好的一类、二类出口企业,将审核办理出口退税的平均时间从13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
规范降低涉企收费。该市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中央减税降费部署专项计划的通知》,重新修订编制了《唐山市执行的全国性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唐山市执行的全国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等,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对市直各单位各类经营服务性收费、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清理规范,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专项行动。上半年,全市享受国家、省取消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的企业共7.8万户,降低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3.77亿元。
实施社保降费工作。自5月1日起,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低至16%。经测算,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下降4%,每月可为全市参保企业减负约1.4亿元。
丰富金融服务,着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制定支持政策,优化融资营商环境。唐山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的工作方案》《关于唐山市金融机构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评价办法》等12项政策措施。金融政策的密集出台,带来金融环境的持续优化,促进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5月底,各项贷款余额5789.23亿元,同比增加403.67亿元,同比增长7.5%。
持续开展银企对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该市先后组织重点建设项目银企对接会、知识产权金企对接会、中国进出口银行专项银企对接会等大型银企对接活动5场次,参会企业达300余家;组织翔鹭腾龙、钢企退城搬迁、陶瓷企业搬迁入园、外贸企业等重点企业(项目)专题对接20余次。目前,银行已与54家次企业(项目)达成授信意向逾100亿元,实现授信29.8亿元。
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提高服务水平。研究破解短贷长投问题,该市积极推动无还本续贷业务。谋划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问题。目前已完成《唐山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筹建方案(初稿)》,依托“诚信唐山”建设,研究企业诚信积分用于银行信贷的办法。为有力解决民营企业转贷难问题,积极探讨设立民营企业纾困扶持基金。
推动上市挂牌,促进直接融资。该市继续实行“即报、即审、即批、即拨”奖励制度,兑付27家企业省级资金1540万元,5家企业市级资金210万元,降低企业的上市成本。今年新增4家上市挂牌企业,全市累计上市挂牌企业达到138家,其中境内外上市11家,新三板挂牌46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81家,年内新增直接融资135.5亿元,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持续提升素质,着力打造优秀企业家队伍
该市持续落实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家素质提升工作,形成以海外专题、国内高端、小团组培训为“三驾马车”的企业家素质提升体系。
组织民营企业家赴国外学习。该市先后组织92名企业家分赴德国、奥地利、日本开展海外学习培训,积极推进设立企业家德国、日本海外培训基地。
组织民营企业家在国内学习培训。唐山组织2名企业家参加长江商学院EMBA高端教育、40名企业家参加工信部领军人才培训计划、56名企业家参加清华大学素质提升培训班。组织60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参加了“上市培育暨创业英才训练营”。
加强人才引进。编制发布了《唐山市2019年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借力京津密集展开各类引才引智活动,靶向引进唐山市急需各类人才。上半年,该市共组织人才交流活动95场次,累计参会民营企业3850家次,引进研究生433名(其中博士6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16名),新建特邀院士工作站2家。组织“第三届市长特别奖”选拔,22名候选人才(团队)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