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江西于都唢呐“公婆吹”

江西学习平台2019-09-04
订阅
作者:刘青

学生学吹《十送红军》。刘青摄

近日,江西省于都县长征源小学,学生们早早地来到学校,当天是他们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于都唢呐“公婆吹”的日子。给他们上课的是“公婆吹”技艺传承人肖卿华和徒弟管寿林。肖卿华今年66岁,练习唢呐“公婆吹”近30年。为了丰富学生们的暑期生活,让他们近距离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暑假期间,长征源小学特意邀请肖卿华和管寿林来校,教授孩子们唢呐吹奏技巧。不一会儿,学生们吹奏的乐曲《十送红军》响遍校园。

据介绍,客家先民南迁于都后,用于都盛产的黄竹的壳做成简单的吹筒,吹出高低不同的音,并对唢呐进行改造,形成“公婆吹”。其高音吹筒称“公吹”,低音吹筒称“婆吹”,高音激昂优美,低音浑厚雄壮,高低音吹奏表现力、穿透力都强,能渲染出各种不同的气氛,是一门不可多得的助兴吹奏技艺。

“公婆吹”的乐器主要为“公”“婆”两支唢呐。唢呐由串子、喇叭口、天心、哨片、铜皮子等组成。“公”唢呐稍短,哨片略尖,音色高亢嘹亮;“婆”唢呐略长些,哨片呈扁圆型,音色低沉浑厚。于都唢呐“公婆吹”音域宽广,定音合理。“公婆”为纯五度定音(筒音),高低音独奏、轮奏、合奏,正、反、斜、合产生出来的旋律及和声效果独特、罕见。

非遗传承人肖卿华在制作唢呐。刘青摄

“公婆吹”的演奏风格讲究“鼓板分明、粗细结合、高昂悠扬、音响协调”。欢调轻快、欢乐,时而激昂嘹亮,响遏行云;时而饱满圆润,和谐悦耳;时而悲调深沉哀怨,如泣如诉。讲究高低分明,齐奏时八度音程相距演奏,非常厚实,轮奏时有时音域拉开二到三个八度。讲究音乐效果和气派,配以扁鼓,有时用堂鼓、小锣、小钹、大钹、马锣或大锣,用以调节节奏、各种效果和气氛。其主要曲调有《麻调》《岽子调》《中调》《上樟排》《反合调》《乾调》《高调》《满升调》《快板》《正调》等。“公婆吹”主要分布在于都县的宽田乡、银坑镇、葛坳乡、黄麟乡、沙心乡等乡镇。

于都唢呐“公婆吹”2008年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多年来在政府和一批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一批批青少年正在将这一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光大。

(稿件原载于2019年9月2日《赣南日报》)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单位: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潘俊标 张愉
江西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