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山东德州乐陵市:“致富果”闯出大市场

山东学习平台2019-08-20
订阅

8月12日清晨,连续几天的阴雨天一结束,山东德州乐陵市朱集镇的枣农就奔向自家枣林,查看小枣长势,准备雨后喷药事宜。“虽说连阴雨对这个生长阶段的小枣影响不大,但雨后湿度过大易诱发叶片锈病,大家伙心里着急。这几年,眼看着小枣产业越来越有奔头,枣农管护枣树也愈发上心了。”朱集镇副镇长李宁说。

不独是枣农,连日来,围着小枣转的还有乐陵市的各级领导干部。第八届枣博会将于8月31日开幕,预计吸引经销商、采购商5万人次。筹备好展会成为乐陵市眼下重中之重的工作,各级各部门紧锣密鼓,全身心投入备战。

全力振兴小枣产业是目前乐陵市上下的共识,相关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力,把小枣打造成助农增收的“致富果”,小枣产业也实现可持续发展。

雨中枣林

枣树曾是乐陵枣农赖以生存的“摇钱树”。然而,品种繁杂、品质不高、营销模式单一等小枣产业短板日益凸显,并且每遇自然灾害,矛盾便集中爆发,辛苦一年的枣农有的颗粒无收。近年来,新疆大枣竞争势头强劲,给金丝小枣带来冲击。与此同时,伴随着打工、创业等增收方式的多元化,不少枣农舍弃枣树,转而寻求其他致富路径。多重不利因素下,小枣价格一度从每公斤4元跌至0.5元,枣树成了枣农眼中的“鸡肋”,刨树、撂荒现象时有发生。

缀满枝头的金丝小枣

乐陵金丝小枣之困,正是传统农业面临的难题: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难。

目前,乐陵市有枣林30万亩,年产干枣2000万吨,金丝小枣的出路在何方?乡村振兴给产业兴旺带来机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自2015年起,乐陵市再次将红枣产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规划,成立红枣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举全市之力保护好珍贵的枣林资源,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思路。通过打造小枣产业全产业链,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硕果满枝的金丝枣林

乐陵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用于推动红枣产业发展;制定全市红枣发展规划,并推动实施;挖掘历史,为小枣产业赋予文化内涵。一系列顶层设计、战略布局相继推出,源源不断地为小枣植入文化基因。

“资源是财富,但躺在资源上‘睡大觉’,资源就成了包袱。在小枣产业转型关键期,政府必须用上劲,助力小枣产业闯市场。”乐陵市委书记樊廷雷说。

农户入社,提升小枣经济效益

振兴红枣产业,首先要解决枣农不愿种、种不好、卖不出的难题。枣树数量占乐陵市95%的朱集镇,正日益走活一条小枣产业解困路。

几年前,枣农砍树、枣林撂荒现象在朱集镇也不鲜见。2016年下半年,借助德州市推行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的东风,旅游路沿线25个村成立了枣树种植专业合作社,7500余亩地加入合作社。

赵云海是朱集镇大常村党支部书记、大常村小枣产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对记者说:“连续两年收支持平后,今年我们就能给村民分红了。”根据协议,除去合作社买农资、用工等开支后,小枣收益由合作社留10%、枣农得90%。

大常村总计有枣林600余亩,400亩入社。赵云海坦言,如果没有政府前期扶持,合作社早就“夭折”了。成立后,政府连续两年给每亩枣林补贴600元。“经过几年修整,原本的撂荒枣林都挂满了小枣。今年,虽然没有补贴了,但政府又帮我们申请了枣树政策性保险,每亩投入58元,枣农只出5元,就能获得每亩地600至1000元的自然灾害风险保障,不至于让枣农一年的辛苦打水漂。”赵云海说。

种枣树是个费工费时的活儿,1年间,一家两口人得围着三四亩枣树忙活大半年。有了合作社,这种状况逐渐改变。大常村小枣产业合作社仅有的9个人,管理着400亩枣林。拖拉机、喷药机等大型机械齐上阵,统一购销农资,标准化种植管理,省力省时不说,每亩地还能节省成本300元。

小枣丰收枣农喜笑颜开

2018年,大常村小枣产业合作社与乐陵市一家枣制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小枣购销合同,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出售,高出市场价近3元。2019年,大常村还在枣树下种了60亩的油菜、油葵试验田。除了小枣收入,每亩至少还能增加1000元收入。“试验成功的话,明年我们会把600亩枣林下都种上油菜、油葵,让农户有双份收入,村集体增收也多了一条路。”赵云海说。

朱集镇以大常村为示范,选取19个村为试点村,探索种管售一体的合作社统一管理模式。2019年,19个试点村以每公斤8至16元的价格,与枣制品有限公司签订了7700亩枣林的小枣购销订单。

现代化的小枣加工车间

枣制品有限公司之所以对合作社的小枣“情有独钟”,除了量大外,还缘于小枣品相好、品质高。朱集镇有一处国家级枣树良种基地,近年来,基地研发了以金丝系列、无核等为代表的优质枣树,依托合作社,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基地相关负责人赵敏介绍,目前,已选育定名200个品种,今后将以丰产、抗逆为方向,进一步加大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力度。

农民唱主角,厚植小枣文化根基

2019年6月1日至9日,乐陵市在朱集镇千年枣林景区举行首届枣花节。外人眼里,枣花小如米粒,花香似有若无,举办枣花节,有意义吗?但在枣乡人眼里,小枣是一个文化符号,一切与之相关的活动,都是厚植小枣文化基因之举。

乐陵市第一届金丝枣花节

谈起设立枣花节的初衷,李宁说:“朱集人的生产生活与枣息息相关,举办枣花节既是塑形,也是铸魂。一方面宣传了乐陵小枣,另一方面,树立起鲜明的文化符号,扩大社会共识,形成枣农精神家园。”

与枣相关的节庆活动历史根基、民意基础、文化底蕴深厚。1989年,第一届小枣节在朱集镇开幕,此后一路高歌前行,直至走上乐陵市的大舞台,至今已有30个年头,枣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朱集镇枣乡人家福寿文化广场

樊廷雷说:“将一个产业赋予文化内涵,能够增强其生命力,膨胀其规模。发掘枣文化,是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地域品牌,做大做强小枣产业的有效途径。”

如何从单一枣产业演变为枣文化产业?从“以枣为媒”办展会到形成“文旅融合”品牌,纵观乐陵市枣产业发展历程,农民始终是主体,活动不断与时俱进,枣文化产业由此积蓄了强大生命力。

枣文化植根于乡土,在其产生、成长、壮大过程中,农民始终是主角,创新始终是主线。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扶持乡村文化发展,朱集镇由此建起了不少乡村记忆展馆、农民画室、乡村文艺队伍等,这些文化传播载体,不搞千篇一律的文艺活动,而是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农时农事,融入新时代内涵,继承、保留、发扬小枣特色文化。

乐陵市“枣乡农民画”创作

枣文化产业发展正当其时。目前,乐陵市形成孟家社区、八里庄、杨盘村等著名的“农民绘画”村,发展“农民画家”100多人,枣乡人借助绘画,表达着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期盼。乐陵市长王大山说:“我们着眼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枣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与时俱进赋予其时代内涵,并借用现代表现方式、传播方式呈现出来,做’活’枣文化,增强了枣乡人的文化自信心、文化自豪感。”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乐陵市通讯站
作者单位:中共乐陵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志 祁小丽 黄新 张琨 姜晖
山东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