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以赣州港为引爆点

江西学习平台2019-01-22
订阅
作者:徐斌

“一带一路”,是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支撑、是区域经济开放发展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十九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明确提出,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可以大胆地说,“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需要坚持和发扬,政府应积极出台各项基本政策予以支持,为经济外向发展保驾护航。为推动革命老区赣州市双向开放发展,响应赣州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着力打造江西“南大门”,应根据国家、省市的重点战略部署,结合赣州市发展的实际需要,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筹划建设赣州港,把它打造成为赣州融入“一带一路”的引爆点。

一、发展基础

区位优势相对明显是赣州港的地理基础。从地理位置来说,江西位于中部内陆省份,东不靠海,西不跨境,本不占优。然而,赣州港所在地却东接福建、南邻广东、是江西唯一接壤两大沿海发达省份的城市,是赣粤闽三省的物流交通节点、是真正“承南启北、呼东应西”的战略要地。过去,江西发展的经济重心一直在赣北、在昌九,极大地忽略了赣州的对外发展,而从区位的角度来看,赣州的位置要明显优于省内其他城市,江西省“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构建“一核两带一板块”区域布局,把苏区振兴板块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则是意识到了赣州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和切实可行性,而赣州港的建设则为赣州融入“一带一路”插上翅膀,使得赣州经济腾飞“如虎添翼”。

交通优势相对突出是赣州港发展的硬件基础。从交通便利来说,赣州也不占优。江西是中部地区高铁发展较为迟缓的省份,赣州则至今未通高铁。古语云“要想富、先修路”。但是,赣州港作为全省第一个建成的无水港,却拥有一定的交通优势:赣州有1个机场(黄金机场)、2条铁路(京九、赣韶)、3条国道(105、323、357)、4条高速公路(大广、厦蓉、赣韶和赣州绕城高速)。与此同时,赣州港已经和深圳盐田港、福建厦门港建立战略合作,形成子母港。最为关键的是赣州港的铁路专运已联通全国铁路网,形成了“困龙入大海”之局。因此,赣州将补齐省际高铁、高速与城际铁路、公路这两块短板,依托赣州港融入“一带一路”大势成矣。

产业优势相对鲜明是赣州港发展的经济基础。从产业发展来说,江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不多,多数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不大。尤其是赣南,靠的是资源型产业和传统特色产业,而赣州港的由来,发端于南康家具产业迫切要求双向开放的需要。家具产业之于南康,本也是“无中生有”“乘势而上”“不可复制”的支柱产业,其得益于赣州港的成立,而南康乃至赣州市政府善于“以点连线、以线带面”,逐步将外贸优势扩展至其他产业,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赣州的资源型产业和传统特色产业,包括稀土、钨、锡,家具、服装、食品等。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基于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分必要。可以考虑,围绕赣州港,未来还可发展一些临港产业,以及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形成对现有产业的有力支撑。

平台优势相对高级是赣州港发展的软件基础。从平台打造来说,江西输在起跑线上,国字号平台相对较少,但是围绕赣州港,却积累了一些相对高级的国字号平台:建成了国家一类内陆口岸、设立了第一家县域国家级家具检测中心、评为了“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升格成国家级家具博览会。此外,赣州综合保税区离赣州港“一步之遥”,许多自由贸易区的先进做法可以复制推广,又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众星环绕”,平台基础较为扎实,如能进一步在打造国家特色金融中心、建设全国标杆效应的现代物流城以及全球重要商品定价中心方面迈出关键性步伐,则扬优成势、势不可挡了。

政策优势相对集中是赣州港发展的政策基础。从政策倾斜来说,江西不像沿海,享受对外开放的各类红利;也不像沿边,受惠于西部开发的各种补贴。而幸运的是,作为革命老区的赣州等地,得益于苏区振兴战略的实施。2012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老区作出的重大决策。特别是2017年6月江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州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实施方案》。得益于苏区振兴战略,国家口岸办批准赣州港为一类口岸;中国证监会批准南康建立基金业呼叫中心;深圳前海支持赣州临港经济区成立股权交易中心。许多显性隐性的政策利好被充分利用起来,政府应借此机会,充分发挥对口支援优势和挂职干部帮扶作用,做大做强老区经济。此外,我们认为,苏区振兴战略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给予赣州等地先行先试的做法,只要符合国家政策方向、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都可以大胆尝试。而《关于支持赣州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实施方案》更是从全省的高度支持赣州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国际货物集散地、产业双向合作示范区、全省对外开放重要窗口。

二、指导思想

赣州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爬坡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决战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升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建设法治赣州的关键期。面对体制改革和经济升级的双重推进,面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绿色化的融合发展,面对技术创新、生态保护、社会治理和开放搞活的叠加爆发,需要科学认识,准确判断融入“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课题组认为,未来赣州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把握“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以赣州港为引爆点,强化平台支撑,深化体制创新、大力实施全面开放发展战略,内外兼修、北上南下,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区域布局,做优传统优势产业,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现代服务业,把赣州打造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南大门、苏区振兴发展的增长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构筑赣闽粤三角区的重要高地。

三、战略定位

借助赣州港,赣州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可概括为:全球层面上,以家具等商品为起点,进而打造全球大宗商品集散地和定价中心;全国层面上,以赣州陆港为支点,与南昌空港、九江水港一起成为融入“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和物流枢纽;全省层面上,以自由贸易港为目标,建设江西“南大门”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市级层面上,以开放高地为载体,构建苏区振兴的新引擎和活力板块。

全球大宗商品集散地和定价中心。2016年中国(橡胶木、松木)木材价格指数发布平台在赣州南康正式启用,该木材价格指数发布,有利于提升赣州南康在国际木材市场中的价格话语权,进而为打造木材定价中心做准备。我们建议,以家具等商品为起点,进而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大宗商品集散地和定价中心,包括木材、家具、稀土等重要商品,力争五到十年,成为全球特色鲜明、影响重大的大宗商品集散地和定价中心。

融入“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和物流枢纽。赣州港从进境木材内陆直通口岸升级为国家内陆对外开放口岸,事实上已成为江西融入“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走出了一条具有赣州特色的陆港发展模式。我们建议,要在省级层面形成赣州陆港、南昌空港、九江水港成为融入“一带一路”三个关键节点的共识,要从我省对外开放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认清楚(赣州港)赣州开放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实至名归的赣闽粤物流枢纽。

江西“南大门”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也理应成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然而在改革开放时代,赣州开放迟缓、发展滞后,如何按照省委提出的“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全面构建扩大开放新格局”。我们建议,以自由贸易港为目标,对标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开展差异化、特色化试验,着力建设江西“南大门”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苏区振兴的新引擎和活力板块。赣州作为革命老区,为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条件限制,思想守旧、贫穷依旧,如何按照“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的思路把握住开放搞活这个利器,成为赣州脱贫致富的当务之急。我们建议,以开放高地为载体,依托赣州的资源和产业基地,打造临港经济区,形成特色产业带和秀美城市群,全力构建苏区振兴的新引擎和活力板块。

四、产业发展

赣州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要依托赣州港这个引爆点来带动经济发展。怎么引爆?没有产业的支撑,开放不过是“无米之炊”,因此,构建现代化的临港产业体系显得尤为必要。就临港产业体系而言,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家具、服装、冶金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粮油果蔬等绿色农业。

(一)推动传统产业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

1.家具产业

一是做大龙头企业、形成产业网络。有选择地扶持蓝天木业、汇明木业、维平家具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其争取资源、积极上市。特别培育汇明木业、博豪家具、鱼珠木材、冠同木业等有条件的企业成为家具进出口龙头。发挥赣州南康家具的辐射、集聚效应,吸引相关配套企业,形成大中小共生、上下游协同的产业网络体系。二是鼓励企业联盟,强化行业协会。鼓励赣州家具企业结成产业联盟特别是贸易联盟,协调进出口价格,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发挥南康家具协会的作用,提高南康家具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特别是按照国际贸易规则,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体系,避开市场壁垒,降低市场风险。三是打造公共平台、完善贸易体系。要在引进航天科工集团江西分公司的基础上建设以云制造服务为核心的高端生产性服务平台,要在引进京东集团的基础上建设以跨境电商为主的特色电子商务平台,深化家具进出口服务功能,加强推进家具产品检测、技术咨询和出口认证,加快建立符合全球技术标准的数据库和实验室。

2.服装产业

一是建立服装出口贸易基地。应考虑建立服装出口贸易基地可行性,对赣州市服装产业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若干具有培育价值的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组建服装出口贸易基地,通过政策鼓励来引导基地内企业建立进一步延伸外贸的价值链,培育一批出口品牌产品,为加快赣州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二是构筑服装出口服务平台。根据服装贸易的需要,打造物流、电商、技术、展销、人才、金融等多功能的外贸服务平台,集成外贸服务平台、金融合作平台、跨境电商平台、产品检测平台、技术研发平台等。可以借鉴南康家具博览会的经验,策划赣州﹒中国服装城外贸博览会,为赣州服装出口提供产品发布、形象展示、品牌推广的平台。三是打造服装创新产业园。依托骨干企业或者引进龙头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服装创新联盟,打造服装创意产业园,集创意设计、品牌塑造、工艺提升等为一体的服装创意中心、研发中心、生产中心,解决赣州服装产业存在的质低、散乱、无品牌等问题。

(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1.新材料产业

是通过推介活动造势。摸清全球新材料产品的潜在市场和贸易主体,由政府牵头,举办“江西赣州新材料技术论坛”“新材料产业展览会”等,通过开展推介、融入峰会和形象展示等活动,为新材料产业走出去造势。二是契合制造强国战略借势。要借助“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契机,推进新材料技术向传统产业契入,带动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催生玻纤等新材料产品,努力把赣州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三是依托赣州港扬势。依托赣州港,在商务部研究院、发改委宏观院的帮助(信息支持)下,与海外针对性的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起全球新材料贸易网络,做好稀土、钨等价格指数的发布工作,谋取新材料国际价格话语权。

2.新能源汽车产业

一是高技术合作。采用短期“合资模式”与长期“自主模式”相结合的策略。短期内在合资企业的框架下开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品采用国外技术与本土品牌相结合方式,获得一定的技术支持,在整车开发能力上有所提升;逐步通过在所购外资车型、进口零部件上进行“二次开发”,提升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二是新市场开拓。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重点抓住消费者需求,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工程,特别是运用新的商业模式,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认同度,培育新的主流性消费,将重大的潜在需求有效转变为巨大的现实市场空间。三是科技城建设。以比亚迪汽车、安凯客车、金瑞科技等为招商对象,加快引进整车生产企业,以凯马汽车、昶洧新能源汽车、孚能科技、中航新能源、中辆轨道交通、国机新能源汽车等为产业基础,围绕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制造,形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其他配套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争取打造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3.电子信息产业

一是认真谋划好一张路线图。聚焦产业特色优势,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赣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路线图,确定未来5-10年的重点目标、主流产品、核心技术,积极探索与海外电子信息巨头开展技术合作,以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应用软件等为重点,加快建设赣州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二是充分利用好两个大市场。在积极承接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精密电子产业整体配套转移的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中寻找潜在的有影响、有实力的电子信息企业进行投资或者合作建厂。特别是落实好《人才回归工程实施方案》,多渠道引进在外赣州籍高层次人才,做大做强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三是努力开拓好多个经销国。借助赣州家具等主打产品远销海外之机,利用成熟的销售网络和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积极开拓电子信息产品的经销国家。从产品组合来讲,家具与电子信息设备可以组装为智能家居,使家具智能化、家居信息化,起到“搭船出海”的效果。

(三)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速

1.现代金融业

一是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以区域金融中心为目标,抓住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带来的政策机遇,探索建立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集产融结合、金贸一体的全省次金融中心。二是打造临港金融服务基地。依托赣州港的开放优势,加快具有开放经济特色的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吸引银行、保险、证券入驻,开展多元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种类,打造临港金融服务基地。三是完善贸易融资体系。探索构建保税金融监管仓,设立仓单质押融资第三方公共监管仓,打造安全、高效、立体的开放型金融体系。积极引进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供应链金融公司,加快发展商业保理、网络小贷等金融新业态,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涉外金融、跨国投资等业务。

2.现代物流业

一是围绕产业升级,整合物流资源。以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为目标,推动赣州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和快递企业,加快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市场建设,集中形成物流仓储、物流通道、物流装备等资源共享网络。二是围绕开放升级,打造物流园区。以赣州港为基点,重点发展集装箱物流、保税物流、商贸物流等,围绕家具、服装等进出口商品,打造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商贸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和综合性物流中心。三是围绕创新升级、健全物流平台。以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吉集号”为基础,推广多维条形码技术、RFID射频自动识别系统、供应链设计、仓库优化、车队路线优化、全球定位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等物流技术推动建立“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数据流”的四流合一“互联网+物流”生态圈。

3.现代商贸业

一是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打造一个集家具、服装、稀有金属、农产品为一体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赣州特色产品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借助跨境电商手段,帮助赣州企业有效开展对外贸易,打造东南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交易平台。二是打造大宗商品定价中心。依托“境内关外”的陆港优势,积极建设大宗商品市场。力争形成独具特色、能量惊人的“窗口经济”, 努力促使赣州编制的中国木材价格指数、中国稀土价格指数、中国钨价格指数等成为国际市场行情风向标,并推动木材、稀土、钨等商品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依托高校建立大宗商品研究院开展国际市场跟踪预警分析,更好地掌控进出口大宗商品的价格与供需,提升赣州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争取成为若干个特色商品的定价中心或次中心。三是优化大宗商品贸易体系。围绕赣州港建设,不断优化大宗商品贸易体系,积极开展对外贸易的信息采集、市场分析、风险规避、融资策略、法律咨询等一系列服务。积极加强与海关以及综合保税区沟通协调,提升通关、物流、退税、金融、保险等综合服务能力,探索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赣州贸易便利化,提高通关效益,进一步降低企业商务成本、优化发展环境。

(四)推动生态农业做特做优做深

1.粮油产业

一方面,借助赣州港与深圳盐田港、厦门港的子母港关系,将赣州特色生态农产品销往广东、福建,进而扩散至东南区域市场。另一方面,借助赣州港与海外其他港口建立的合作关系,可将赣州特色生态农产品运出国门,占领海外市场。为此,一是加强农粮产业深加工。积极引进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产品生产质量上下功夫,同时借助互联网开展跨境电商交易,在产品品牌推广上做文章,通过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努力让赣州粮油驰名中外。二是加大农业走出去的扶持。农业“走出去”风险大、标准严,政府要出台专门的针对农业对外投资和农产品贸易的鼓励性政策,特别是从公共服务、标准制定、绿色壁垒、信息发布,金融援助、财政优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2.果蔬产业

一是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品牌体系。立足赣州资源丰富、生态环保、特色鲜明的系列食品,重点建设脐橙、南酸枣糕、白莲等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对特色果蔬产品进行整体包装、策划、推介,把赣州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二是探索“互联网+农业+一带一路”模式。依托赣农宝等电商平台,对果蔬产品统一采购,统一运营,统一配送,建立质量追溯体系,通过赣州港运往沿海发达地区,让农产品畅销海内外,打造国内重要的有机食品生产与加工基地。

此外,在农业、工业各级产品通过赣州港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之后,服务业能否“乘隙而入”值得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临港经济区为核心,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研究生态旅游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增强旅游的文化品味,彰显文化的旅游价值。甚至以创意为龙头、以产品为核心,如旅游产业与家具产品、服装与创意、矿山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链接,着力建设家具主题公园,积极发展会展服务业,培育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同时延伸至出版、影视、会展、动漫、文艺、体育等相关产业,通过“产品走出去、游客引进来”,带动商贸物流、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软件信息、房地产、金融等整个服务业的有力发展。

五、空间布局

(一)结构布局

1.总体格局

赣州港包括南康区龙岭、东山、镜坝、太窝等区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整合区域内家具、服装、电子信息、金融、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大体上,分为核心区、延展区和辐射区:

临港核心区包括赣州港周边约20平方公里范围,其中赣州港规划占地3000亩,周边直接关联产业与服务区18平方公里,该区域为重点建设区域。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推动赣州港的迅速崛起。

临港延展区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南康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三园”占地约14.3平方公里,龙岭工业园占地约7.9平方公里,镜坝工业园占地约4.6平方公里和龙华工业园占地约2.6平方公里,以及物流基地、金融小镇、电商示范园等。

临港辐射区主要向赣州高新区、经开区、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章南文教新区、欧潭中央休闲旅游区、三江文化科教新区、赣州(镜坝)产业升级与承接产业示范区的合作共建园区、唐江组团等,以及龙南经开区、瑞金经开区、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等周边区域辐射拓展。

2.功能分区

科学规划空间功能,构建“一心两轴三区”,形成以赣州港为核心的圈层+X型放射的扩展框架,并面向赣粤闽湘四省辐射的功能布局。

一心:以赣州港为核心,重点建设内陆港货物枢纽、多式联运中心,形成多功能立体交通枢纽。

两轴:沿赣南大道、G106国道、G323国道以及京九铁路线,上至赣州市区、下至南康城区形成城市发展轴;沿大广高速、京九铁路线,上至大庆、下至广州形成南北通道发展轴,贯穿黄金机场、高铁地铁站等重要区域。

三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区,包括家具产业园、服装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实木家具、品牌服装、绿色食品;现代服务业试验区,包括物流基地、金融小镇、电商示范园等区域,重点发展临港物流、私募基金、跨境电商。

赣州港功能布局图

(二)空间交互

港产城空间交互,实现域内经济板块联动是依托赣州港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最为重要的战略方针。我们设想的港产城空间交互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港区交互。主要是指赣州港与赣州综合保税区、黄金机场、高铁新区之间的联动,目的是使得赣州港在贸易、交通方面实现自由开放、互联互通;第二,港产交互。主要是与赣州章贡区、赣州蓉江新区、赣州高新区、赣州经开区、赣州赣县区、综合保税区、龙南经开区、瑞金经开区及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等园区产业错位发展、互补对接;第三,港港交互。主要是指赣州港与母港、与国际主要港口之间的联动,通过融入港口体系,整合国内外资源,促进赣州对外升级发展。

1.港城互动

一是促进赣州港与赣州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实现赣州港与综合保税区无缝对接,将保税区在税收、海关监管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复制到赣州港,在自由贸易区、自由港方面的先试先行,大胆用于赣州港这个平台上,探索建立保税仓、金融监管仓等。二是促进赣州港与赣州黄金机场、高铁新区联动发展。建设赣州黄金机场、高铁站到赣州港快速通道,实现航空、铁路、公路货运客流无缝对接,形成综合立体的商贸物流中心。

2.港产互动

一是促进赣州港与赣州经开区、高新区以及蓉江新区联动发展。赣州经开区2010年3月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省一流的生物制药基地,赣州高新区2015年9月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以稀土和钨深加工为主,生物食品和装备制造为辅的生产和研发基地。蓉江新区是赣州对标赣江新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核心区,2016年3月挂牌成立,以金融商务、科研创新、商业会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商贸物流为产业主导。联动这些产业区,借助其产业集聚板块优势,形成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并通过对外开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促进赣州港与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及其他区联动发展。赣州除了市区的几个主要国家级工业园区,各县也有一些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产业区,比如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是赣州市政府于2016年5月18日提出的“经济特区”,重点产业包括瑞金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兴国机电制造、于都服装服饰等。可以通过联动这些区域,借助赣州港这个支点,重新实现赣州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达成赣州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畅通。

3.港港互动

一是促进赣州港与沿海港口的联动发展。内陆港为加快自身发展需增强与沿海母港的联动,提高内陆港通关效率和整个物流链效率。赣州可以依托赣州港与深圳盐田港和福建厦门港等的合作,建设赣闽粤对接合作新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模式,同时做好招商引资,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提升赣州市产业发展水平。二是促进赣州港与国外港口的联动发展。加强赣州港与全球港口的战略合作,实现进口直通的国家和地区80多个向100个进军,出口直放国家和港口30多个向50个迈进,在海陆联运的带动下,加快赣州成为“一带一路”节点上重要城市的脚步。

六、建设智慧港

信息化是赣州港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打造智慧港是主要方向。赣州港作为赣州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撑点,应抓好硬件升级,构建智能化、信息化的集铁路、公路和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提升赣州港对外开放的平台价值。

打造智慧港口,我们认为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港口本身的智慧化。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业务的深度融合,使得港口运营的智能化、港口组织的协同化、港口服务的柔性化。

应着力推动实现“货运一单制、信息一网通”的港口物流运作体系,逐步形成“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的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体系。应着力推动“互联网+”港口应用,探索电子运单、网上结算等互联网服务新模式,实现港口作业无纸化。应着力推动港口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与有关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信息系统衔接,打造电子政务云平台与公共服务云平台,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一站式”行政服务平台。

第二个层面:港口与赣州交通体系的智能化联动。

港口与经济腹地的协同发展是港口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一方面,港口要对经济腹地的产业起到引领作用;另一方面,经济腹地要对港口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因此,赣州港作为赣州融入“一带一路”的引爆点,从赣州市全局的角度,具有资源、信息、资金、人才向其倾斜和靠拢的效应。赣州全市可以以赣州港为基点,优化交通体系,打造综合性智能化交通网络。

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蓉江新区与赣州港+保税区能否形成一个双核结构?所谓双核结构指的是一核为区域中心城市,多为省会城市;另一核为重要港口城市,两者互为犄角,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双核结构广泛存在于国内外的诸多地区:如美国的芝加哥——纽约,法国的里昂——马赛,中国的沈阳一大连、济南一青岛、广州一深圳。紧紧围绕“内外兼修、南上北下”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蓉江新区与赣州港在赣州经济发展中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产业发展协同、区域布局优化为重点,内合外联、取长补短,通过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赣州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产业协作、资源共享。

第三个层面:港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主体的网络化。

赣州港打造智慧港的高层次目标就是与全球主要港口进行信息化对接,融入全球港口网络体系。这样,通过港口网络的形成,推进赣州港国际枢纽服务水平快速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要素能力大幅增强,智慧物流、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船舶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覆盖全省、辐射东南、服务“一带一路”的港口经济圈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港口。

七、打造绿色港

所谓“绿色港口”是在实现港口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促进自然-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新型港口。2017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提出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建设绿色港口是顺应国家政策的需要,是立足赣州实情的需要,是赣州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完全有可能成为绿色开放的江西样本。

打造绿色港口,我们认为有三个角度要把握好。

第一个角度是理念上的。通过树立生态理念、实施绿色战略,坚持低碳发展,做到港、产、城经济与环境协调、和谐、统一,把赣州港建成碧海蓝天、文明环保的现代化港口。要将生态理念全面融入赣州港建设发展中,集约利用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耗消费模式,走绿色开放的路子。

然而,建设绿色港口不单单是港口的个体行动,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的多方共同参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赣州市应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在运输法规、检验检疫法规、危险货物管理法规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治理。

第二个角度是制度上的。要从制度上构建港口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又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体制机制,使港口在运营过程中避免对区域环境造成污染,满足对区域资源承载力的要求。比如,进行绿色港口建设过程中,可参照成功的绿色港口发展经验,例如西安国际港务区按照“四季常绿、一路一景”及“五路两侧”工作要求,围绕“水净港绿灞渭清,漕渠沚岸产业城”发展目标,在植绿增绿护绿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果,我们应结合赣州港实际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绿色港口准则,使绿色港口建设有章可循。

第三个角度是技术上的。技术创新是建设绿色港口的“助推器”。比如,可以开展节能减排综合技术应用试点。结合新码头建设,引入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模式,研究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的试点方案。积极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围绕赣州临港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在主要交通干线、重点作业区域周围留白增绿。大力推进临港经济区节能照明技术改造,开展专业化码头、干散货码头配置应用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试点,提升照明设备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性能。

八、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一个系统庞大、周期长久、影响深远的伟大战略,要系统阐述如何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来推动赣州经济外向型发展绝非一个课题所能完成。本报告主要围绕赣州港作为赣州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引爆点来论述我们的一些相关看法,既是政策建议,也是课题的心得思考。

(一)关于赣州港自身发展的建议

1.不断延伸陆港功能,强化赣州港的运营竞争力

赣州港建设还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步阶段,功能不齐全,例如缺乏综合保税功能。进口货物运至保税仓能够缓交关税,出口货物运至保税仓可以提前退税,减轻企业资金压力,缩短货物流通时间。为了更好地发挥港区综合保税功能,下一步需要联合赣州综合保税区设立保税仓。

2.不断完善临港产业,建设赣州港的专属经济区

要依托赣州港这个平台,建设赣州临港经济区。现在,国内一些典型的港口已经探索出了成形的做法。如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综合保税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港三大基础设施平台,打造全国最大的国际性陆港;义乌陆港新区依托海铁联运平台、跨境物流监管平台和“中欧”国际铁路集装箱运输平台,建设国际物流的始发港和目的港,等等。赣州市政府应在原来赣州港的基础上,高屋建瓴、深谋远虑、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制定规划,在原有的南康工业区基础上增加临港工业区的功能,有了临港工业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动机”,才能进行经济辐射,带动赣州市内外产业联动发展。

3.不断扩大港口声誉,提升赣州港的全球影响力

内陆口岸不比海港,其先天不足,功能受限,要推动多式联运,推进国际货运班列的运营,拓展国内外航线,提升内陆口岸的吞吐能力和枢纽地位,争取国际航运中心代码,加强与国外知名港口“联姻”,实现“始发港”、“目的港”功能,甚至依托口岸,打造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心,提高其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认可度、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关于赣州港与母港、腹地、全球港口联动的建议

1.加强赣州港同其他陆港、海港间合作

不能让内陆港建成之后成为一个“孤港”,要加快赣州港和沿海母港间港铁、水陆联运的无缝对接、口岸一体化信息系统。争取与盐田港、厦门港等港口签订《跨区域口岸合作协定书》《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和《建设内陆无水港合作意向书》等一系列合作协议,促进子母港有效协动,考虑建设“飞地”物流园模式,力争成为母港向内陆无水港推广的成功典范和标杆,构建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对外开放通道。

2.坚持以港促城、以城支港,港城融合

以赣州港为核心,加强港口与腹地的产业配合,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调整,加快运用对外开放平台促进家具、服装等传统支柱产业发展升级,顺应产业发展导向,大力引进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提升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对外贸易等服务业水平。并沿赣南大道、G106国道、G323国道以及京九铁路线,上至赣州市区、下至南康城区形成城市发展轴,以及大广高速、京九铁路线,上至大庆、下至广州形成南北通道发展轴,按照优势联动互补、体现园区特色、错位发展原则进行空间布局,走出一条“依港而立,因港而兴”的港城融合发展道路。

3.积极推进外事合作、融入全球港口体系

打造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港口,不仅要建设、还要会推销,更需要政府的高位推动。举两个例子,2013年5月1日,在泰国曼谷召开的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第69届年会上,以决议形式正式通过了《政府间陆港协定》,义乌作为浙江省唯一、我国首批陆港城市,被列入了《协定》。这意味着,义乌获得成为国际级陆港城市的大好机会。2015年3月28日,“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提出了支持西安建“国际陆港”,这也标志着创“陆港”先河的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式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赣州市政府要积极与中央各部委保持紧密联系,与“一带一路”主要港口城市保持良好关系,建立健全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双边、多边、区域和次区域陆港合作机制,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部门共同组建陆港建设协调委员会,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国际陆港合作机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三)关于赣州港交通和信息环境基础的建议

1.推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打造“融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

交通体系是赣州港发展壮大、提升影响力的重要基础。围绕以“国家一类内陆口岸”,推动赣州港多口岸直通、多品种运营、多方式联运,对接粤赣皖苏物流网络,由此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构建大交通网络体系:

第一层,打造港城一体的交通网络。以赣州港为核心,以赣州市域为整体,以赣州创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城市为目标、以赣州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要求,与《赣州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2—2030年)》相衔接,与《赣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相对应,着力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相配套、与大赣州合为一体的城际公路、铁路、航空网络体系。第二层,建立与国家铁网一体的交通网络体系。以赣州港铁路专用线为基点,建立融入全国铁路网的交通体系,与全国“五纵三横”的铁路网融为一体。以赣州港运输货物集散平台的需求增长推动交通网络的规划与效能提升、加强与闽粤湘三省的互动和联通,依托赣州铁路国际集装箱中心与盐田港建立的国际运输窗口,促进赣州产业逐步向外辐射,最终向全国乃至全球延伸。第三层,融入全球主要港口网络体系。赣州港作为全国唯一的进境木材内陆口岸和家具专业出口港,为赣州其他产品的海陆全球通提供了契机,意味着以赣州为节点具备接入全球海陆物流大网络的契机,为赣州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依托赣州港与国际海港、陆港实现港口的联动、货物的集散,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和网络。

2.促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助推赣州融入“一带一路”

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探索形成面向决策部门和社会需求的“一带一路”信息服务长效机制,2015年12月8日,国家信息中心、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亿赞普集团共同发起成立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力争打造成为涵盖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数据库。赣州应充分认识大数据的重要性,促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把赣州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为此,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开展:一是建立赣州融入“一带一路”电子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涵盖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的电子口岸,探索与主要贸易伙伴开展检验检疫、认证认可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互认,探索建立外贸企业诚信名单管理模式和自主品牌管理模式。二是建立赣州融入“一带一路”信息网,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分布、产业发展、贸易政策、政治制度等信息进行研究、跟踪、更新,以利于赣州产品销出去、赣州企业走出去。三是举办赣州融入“一带一路”展览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重点办好中国(赣州)国际家具博览会、稀土国际产业联盟、全球新材料采购大会等,提高赣州产品国际知名度。

(四)关于赣州港现代服务业支撑的建议

打造赣州临港经济区,其中相当重要的一块就是配套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物流、商务三大生产性服务业,对赣州利用赣州港发展外向型经济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就深刻指出了发展物流、金融、贸易等服务业的重要性。就赣州港的发展而言,课题组认为:一是加快物流产业发展。赣州应立足经济基础和区位条件,利用赣州港、黄金机场和铁路干线,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打造“立体物流网络体系”,围绕家具、脐橙、稀土等产品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力强的商业物流中心,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合理布置物流服务网点,解决出海“最后一公里”问题。依托主干铁路(大广高速)和高速公路(105国道),连接南北、贯通东西,构建覆盖全市的现代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带动赣闽粤湘四省九市沿线城市、结点城镇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二是推动金融产业创新。围绕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积极争取参与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工作,推动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提升金融机构跨境服务。积极争取境外金融机构在赣州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赣州银行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服务机构。加快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发展,促进银行、证券、保险业聚集发展,逐步形成具有较髙开放度、较强创新性的要素交易市场体系。三是提升商务产业水平。实施外贸企业培育工程,加强对重点出口企业、优势出口企业和潜力出口企业的分类指导,实行“一企一策”“一类一策”和“点对点”等个性化服务,引导各类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基于赣州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强与京东、阿里等国内知名电商的战略合作,大力推进淘宝·赣州馆、京东·赣州商城等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赣州港的辐射带动作用,引进大型跨境电商企业,在现代家具、高档服装、绿色食品、稀有金属等领域建立跨境电商平台,形成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五)关于依托赣州港走出去的重点产业和主要区域

依托赣州港,立足于赣州开放型经济,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须将工作重心放在“一带一路”重点产业和主要区域,全力做好“走出去”。

赣州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主要区域分布应遵循三大原则:一是可以依靠目前具有海外业务发展基础的国家;二是可以考虑与中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国家;三是可以优先洽谈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完善、并欢迎海外贸易投资的国家。因此,结合我们的分析,非洲国家和亚洲周边国家为首选地区,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为次选地区,中亚和西亚等国家为考察地区,欧洲和美洲国家为拓展地区。具体来说,非洲大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缺乏许多的商品,急需国外投资和贸易,一方面是海外投资、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另一方面是国际贸易、开展大宗商品交易。且多数国家与我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以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和纳米比亚为例,目前江西在这两个国家开展了多个项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经贸互信,因此,赣州可以以这些国家为基点,广泛拓展业务范围;亚洲周边国家在地理上与我国接近,在文化上相通,也是理想的投资区域。以柬埔寨、伊朗和巴基斯坦等为代表的亚洲周边国家在历史上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新时期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目前江西在这些国家均开展了矿业开发和工程建设等项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信誉;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资源都非常丰富,且目前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高层之间的频繁交往,为赣州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赣州要灵活机动,把俄罗斯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欧洲国家大多为发达国家,步入了后工业时代,工业不再是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商品需求上比较多样化,对技术、环境、质量要求都比较高。以赣州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还难以短时间打开欧洲市场,但可以建议将欧洲地区作为未来拓展地区。

赣州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点产业分布应为三大产业群:一是核心产业群是支撑赣州港主体功能的产业集群,且目前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家具、服装产业;二是延伸产业群是与核心产业群相类似,具有相同发展路径的产业集群,主要包括食品产业;三是新兴产业群是临港经济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产业集群,且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或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面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伟大机遇,赣州市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领域转型:一是要向纵向延伸:利用木材进口,进入家具、智能家居等领域;二是要向横向拓展:从家具向服装、食品全方位拓展。此外,还要强调产业协同作战。赣州各产业要走出去,并不是孤军奋战的,而是要注意各大产业间的协同发展,一方面组合包装,借船出海,另一方面协同共进,优势互补,团结走出去,攻占更为广阔的市场,实现共同跨越式发展。可以考虑积极发挥由360多家来自欧美、东南亚等16个国家的外贸企业和外贸服务企业组成的赣州市南康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促进会作用,整合全市进出口资源,服务“一带一路”,实现抱团出海共赢。

然而,赣州融入“一带一路”不是一句空话、套话,它不仅需要企业积极作为,更需要政府“真金白银”的扶持,为此,一是要统筹全局,加强政策倾斜,切实推动赣州港融入“一带一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考虑筹建“赣州临港经济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国土、规划、建设、环保、安监、工商、税务、质量监督等部门和金融、邮电、保险等公共服务机构为成员,全面负责赣州港工作的总体指导;二是要设立专项基金、在赣州港建设上加大支持,在土地征用开发、投资项目审核申报及审批、人力资源和投融资机构设立、进出口业务及涉外事务等方面参照全国各综合保税区、国际陆港相关优惠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商务、口岸建设、机场铁路建设、机构设立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三是要针对实际,落实重大工程、重要项目,将赣州港融入“一带一路”纳入全省乃至全国的工程列表、项目清单,比如上报省委、省政府将赣州港列入江西融入“一带一路”专项,纳入省级层面调度,并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合作;四是要完善机制,引入大通关协作机制,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全面推行口岸管理相关部门“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新模式,优化对外开放环境,争创国家级“一带一路”综试区。


作者单位:赣州市社联
江西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