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远离年迈的父母和读高中的孩子,毅然踏上援疆之路。很多人佩服她的勇气和魄力。“或许每个老师内心都有一个支教梦吧。”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浦前中心小学语文老师刘芬淡然地说。
2018年8月入疆,近一年半的时间,她克服环境的不适,给边疆的教育捎去一束光。“留守乌恰,芬芳馥郁,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刘芬也因此被评为“江苏教育援疆十大感动人物”。
孩子语文成绩明显提升
在新疆乌恰县实验小学,刘芬老师接手一年级某班的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刘老师从激发兴趣入手。上学日,她每天提早30分钟进教室,陪孩子们一起读儿歌,读童谣,读小古文,在她的带动下,班级学习氛围浓厚,越来越多的孩子主动提早到校诵读。第一学期结束,年级诵读比赛他们班拿了第一。
面对孩子们渴求的眼神,刘老师循循善诱,用绘本点亮缤纷童年,课后给学困生义务补差更是家常便饭。
刘老师的努力有了回报。一次语文课,学校语文教研组长陈海霞突然“袭击”推门听课,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令她刮目相看。接手以来,这个班的孩子成绩越来越好,有人都冲到90多分了。
作为学校隶书书法社团的骨干辅导老师,刘老师悉心指导社团成员,学生从临摹单个字,到尝试书法作品,进步明显。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团队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团队”,刘老师成立了“刘芬语文工作室”,带领3所学校10多位老师。结合当地教育教学现状,刘老师按计划开展工作室活动,共组织开展了近30次教研活动、近10次专题讲座,在平凡的援疆岗位上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
刘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多次前往黑孜苇乡小学开展活动,送教下乡至种羊场小学、铁列克乡小学。其中,“刘芬语文工作室送教种羊场学校”获得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江苏教育援疆十大教研活动奖”。克州党委教育工委评价:该教研活动紧跟课程改革步伐,紧密结合克州实际,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发挥重要引领示范作用。
一大批工作室成员在她的引领下成长迅速,在课堂教学、论文写作、课堂研究上收获颇丰。在工作室第十九次教研活动中,乌恰实验小学青年教师胡玉娜出色地上完了公开课。她激动地说,“如今的我,更自信地站在公开课讲台上,而且在教学中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这一切离不开刘老师的精心培养。”
她很爱给孩子们“送礼物”
在刘老师班上,孩子们都收到过她的礼物,或者是文具用品,或者是他们爱吃的零食。“刘老师很善良,她经常去我家里家访,还让我向家人问好。“学生米仁萨·艾利动情地说。
因为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刘老师也赢得了孩子们的真心。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刘老师的喜爱和信任。平日,开心的事、闹心的事,他们都主动告诉刘老师,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刘老师。
分别的日子临近,刘老师放不下孩子们。她买了40本童话书,全班学生每人一本,“当作最后的礼物,告别那天发给他们!”
用强烈的责任心经营着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用爱心滋润着每一个稚嫩的心灵,用执着坚持着自己高尚的追求,因为她坚信:用心陪伴,以爱守望,一定可以静候每一朵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