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以“智”赋能产业升级 加速迈向“智造名城”

安徽学习平台2019-09-23
订阅
作者:刘挺

马钢车轮

1964年,亚洲最大、全国唯一的车轮轮箍厂马钢车轮轮箍厂正式投产,结束了中国火车车轮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今天,依靠创新不断升级的“马钢跑鞋”,已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跑出了新时代的“中国速度”,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

装配马钢动车组车轮的“金凤凰”和“海豚蓝”动车

从“为国争气”到驰骋全球,“车轮上的巨变”,正是马鞍山制造业加速“智”变,快马扬鞭由“大”奔“强”的生动写照。

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靠制造业起家、以实体经济见长的马鞍山,聚力创新,乘“智”而上,大刀阔斧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让“制造大市”加速迈向“智造名城”,更闯出了一条工业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全新路径。

华菱星马生产线

“智造”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

20台高精度数控加工机床整齐排列,智能AGV小车来回穿梭……走进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汉马动力发动机智能工厂,自动化生产线行云流水,智能高效。

“研发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一直是发动机行业普遍存在的难题。”董事长刘汉如介绍,通过实施智能化升级,不仅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缩短了产品升级周期,更实现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双提升”。

博望机床

以制造业为基础的马鞍山,如何为传统制造业嫁接“新技术”,是打造“智造名城”的关键。

“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岗”……放眼一江两岸,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正投身智造浪潮,一批走在科技前沿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组成一支强有力的“智能方阵”,推动“马鞍山制造”加速迈向“微笑曲线”两端。

传统产业以“智”求变,新兴产业借“智”登高。

从全省首台六轴通用型机器人,再到全省首台协同弧焊机器人,凭借核心技术优势,马鞍山方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短短数年内便成长为全国最具潜力的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一大批像方宏一样的企业聚焦“智造”、快速成长,正有力推动国家级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基地迅猛崛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鞍山市以壮大规模、创新驱动、引领升级为核心,大力推动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全市战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速25.8%,既跑出了加速度,更彰显了高质量。

工人在调试高端数控机床

集群发力,“智造高地”渐隆起

通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云制造”平台,只要用手机下达指令,5D智能机床就会按照你的创意,制造出精致而独特的产品……漫步博望5D智造谷,几百台崭新的5D智能机床引人注目。

从昔日“中国刃具第一镇”,到如今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产业名片变化的背后,博望大力推动经济特色化、集群化发展的逻辑清晰可循。

马鞍山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入手,对县区、开发园区作出明确的区域产业定位,有力促进了园区经济特色化、集群化进展,实现了“各美其美、百花竞放”。

圆融光电生产车间

实现从“制造”到“智造”转变,产业要革新,理念要更新。

透过净化车间的玻璃墙看去,“全副武装”的技术人员正紧张忙碌,对半导体芯片进行测试……“公司去年底正式投产后,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郑蒲港新区安徽龙芯微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赵凡奎说,“目前我们正努力研制更多封装外形,力争让‘亩均产出’更上一层楼。”

马鞍山经开区鸟瞰图

今年,马鞍山市全面实施亩均效益评价,通过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立起高质量发展鲜明导向,推动县区、开发园区走上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之路。用发展新逻辑加速布局“智造”,一幕幕生动实践正在一江两岸不断上演。

全新的“指挥棒”下,“优等生”“好马配好鞍”,那么“劣质”企业如何淘汰?

清理僵尸企业6家,成功嫁接引进金雪驰润滑油、德国科兰建筑材料等内外资项目9个,总投资68.76亿元……“通过‘腾笼换鸟’,不仅实现了闲置资源的凤凰涅槃,更有力推动了工业经济优产增效。”雨山区区长左年文说,一批“腾笼换鸟”后引进的新企业成长为科技型龙头企业,正成为“雨山智造”的标杆。

当涂奥克斯生产车间

创新驱动,“第一动力”正澎湃

从手工作坊起家,到如今中国冶金装备核心设备第一品牌,十余年来,安徽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从行业“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董事长邰正彪说:“坚持走在创新的前沿,就会站上行业的前沿。”

从芯片外购到自主研发,安徽省东科半导体有限公司十年深耕“方寸之间”,电源管理芯片性能不仅跻身国内一流,更可媲美国际主流水平。董事长谢勇说:“唯有自主创新,才能赢得未来。”

马鞍山经开区(示范园区)太时芯光科技公司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打造“智造名城”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马鞍山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力做好“企业、平台、政策、项目、转化”五篇文章,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安徽科达洁能

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创新实践,持续向创新要动力、要活力,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马鞍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06家、市科技“小巨人”企业240家。在去年发布的首部《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蓝皮书》中,马鞍山创新竞争力排名全省第三。

面向未来,马鞍山将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让创新基因不断融入产业血液,为“智造名城”建设注入磅礴科技动力。

来源:马鞍山日报
作者单位:马鞍山日报社
责任编辑:戎小平 刘宁宁
安徽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