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风】金山农民画:自成一派的农家画

上海学习平台2019-10-17
订阅

金山农民画派形成于1958年,当时金山县(即现在的金山区)城乡出现大量带有浪漫色彩的宣传画。

画花伞 怀明富 作

1965年,枫围公社胜利大队(现枫泾镇中洪村)农民陈富林、龚明华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画一套(46幅)村史、家史画作,颇受群众喜爱,引起当时县文化部门关注。1972年,县文化馆在该大队举办农民美术学习班,传授绘画技巧。1974年,程十发等著名画家在枫围体验生活,他们从速写、素描入手,辅导农民作画。村里的美术爱好者们受陕西户县农民画启迪,开始形成金山农民画初期风格。1977年,县文化馆美术组深入枫围农村采风,将民间刺绣艺术融入农民画创作。1980年,美术爱好者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金山农民画在民间艺术基础上脱颖而出,逐渐形成质朴纯真的构思、明决强烈色彩的艺术风格。1986年,金山农民画家阮四娣、张新英的绘画经历分别拍摄成电视专辑《说说阮婆婆》、《张新英出山》,入选上海电视台摄制电视片《上海艺坛百人录》。1988年,文化部授权上海市摄制一部反映新女性在各条战线上作出贡献的新闻记录片,金山农民画家阮四娣、陈芙蓉和曹金英、曹引玲母女作画和生活镜头被搬上银幕。1992年,上海电视台为金山农民画家徐建忠拍摄专题片《灶墙上的梦》。1992年10月一1997年5月,金山农民画作者陆永忠创作宽7米、长16米的长卷《农家乐》,画中人物5000余人,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物质和文化生活新气象。1998年12月,《农家乐》作品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证书》。陈富林家庭祖孙三代8人创作金山农民画,均有作品入选优秀作品展并获奖。1994年,中央电视台“文艺广角”拍摄的《家庭奇趣大观》,摄入他们祖孙三代作画的情景。1996年,上海有线一台为他全家拍摄《彩笔绘新图》专题片。

农民画家在作画

金山农民画艺术风格独特。 1984年,金山农民画社成立(1992年更名为金山农民画院),设农民画创作室、农民画陈列室、工艺品陈列室、中外来宾接待室和销售部等。之后,金山农民画艺术更趋成熟,新作不断问世。1989年,金山农民画社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联合创办“上海美术学院现代民间美术研究室”。1993年11月26日,金山农民画协会成立,开展学术研究和艺术指导、交流,探索农民画艺术发展之路。画家们深入一线,向民间艺术者学习,不断丰富金山农民画的艺术风格。阮四娣、曹金英等金山农民画家的作品色彩浓重,构图均衡对称,具有民间剪纸风格;张风英年轻时能雕刻花床,作品带有木雕的风格;徐建忠早年从事灶壁画,作品画面斑斓,色调凝重,带有灶壁画的特色;曹秀文吸取民间漆画的手法,作品多以黑色为衬底;陶林平的作品吸取中国水墨画的笔法。1984年起,画社(院)开发金山农民画系列衍生工艺品,将金山农民画印成台历、挂历、贺卡、明信片、笔记本等,或制成艺术陶盘、瓷板画和磨漆画。1994年以来,儿童文学作者张铁苏与农民画作者合作,在农民画配上诗歌出版。1995年,金山区推出农民画银质纪念章,衍生工艺品种越来越丰富。

孵蛋 阮四娣 作


来源:上海市金山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朱霖 周兑梦 周文菁
上海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