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抗风险能力如何提升?江苏邳州用了这招

江苏学习平台2019-08-30
订阅
作者:巩秀 王鹏

受台风“利奇马”影响,江苏邳州各镇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暴雨。暴雨过后,田间积水在短时间内通过沟渠顺利排出,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井然,而这些都得益于土地规模经营。近年来,邳州各镇疏浚了沟渠路堰,农田排水通畅,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配套,防范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的抗灾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日前,记者在车辐山镇万亩稻虾共作基地看到,碧绿的稻田一望无垠,生机勃勃,周围的养殖沟里,几个技术工人正在养殖沟内捡拾漂浮物。强降雨过后,基地仅用了一个小时就将田间的积水控制在正常水位。田间积水快速排出,是因为基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进排水系统。

基地技术总监杨志平介绍:“按照稻田生长和龙虾生长所需要的水位,控制到一定高度,多余的水就会自动地流出来,田里边始终控制在正常水位。”

车辐山镇稻虾共作基地是以创建国家级稻虾养殖示范园区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北边高南边低,北边进水南边排水,基地又分为27个田块,每个地块都是双管道进水双管道出水,田里水位实现可控。杨志平说:“按照高标准农田改造,旱的时候我们基本一个小时就可以把水加上来,涝的时候也能一个小时把水排出去,普通农户没有经过公司系统的科学化改造,是不能够达到的。”

就在一路之隔,是农户小规模种植的稻田,由于各家整理的稻田高低不一,而且缺乏统一的排水口,用了一天一夜才将田里的积水排掉。村民邢学民看在眼里,把规模经营优势也记在了心里。“还是大规模种植好,尤其是汛期和旱期就明显了,规模经营占的优势相当大,一拉阀门那么大片地水很快就排出去了,规模经营的地块设计科学、投入大,一家一户种的地没法比。”

在田作物长势正好,暴风雨后的桃树得到滋润,正快速生长。在车辐山镇车前山,一万多棵桃树牢固扎根在西坡土壤中,和成片的巴根草紧紧护住山体。几年前,车前山还是满目疮痍,上个世纪村民任意开山采石,山体越来越小。在禁止采石后,这片高亢山区用水难、打井更难。村民卜红彩告诉记者:“原来一下大雨,这个坡就冲成沟了,水土流失严重,旱涝不保收,见不到效益。”从去年开始,由车辐山镇成立的江苏多福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绿化复垦,打了四眼深水井,按照梯田方式栽树,开挖排水沟。虽然暴风雨来袭,桃树依然耸立,水土没有流失。这片果树既是经济林,也是生态林。江苏多福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李广辉说:“有树有草,护住了土层,这场大雨让我们的桃树喝足了水。大雨从坡上下来,巴根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护住土壤表皮,分散经营是没有办法达到的。车辐山镇是邳州北大门,与山东台儿庄接壤,是山东客水通过中运河从邳州过境的第一站,而车辐山镇地理位置三面环运河,由于在前期所有沟渠全部疏通,泄洪、排水功能十分顺畅。

土地规模经营,增强了抗灾能力,抵抗风险优势明显,在运河街道的徐州红枫公园也得到了较好体现。风雨过后,红枫公园满目青翠,40万多棵珍贵树木没有倾倒现象,一万多亩的红枫园里干净整洁,没有积水。今年66岁的徐口村村民刘井金长期在红枫公园劳作,他说他在上个世纪70年代遇到一次洪水,那时候这片地被淹没了。如今,同样是这块地,整个园子枝叶未损,让他十分感慨。“这次雨量比70年代那次还要大一些,园子里的树一棵也没刮倒,排水的渠道通畅,水能及时排出去,抗风险的能力太强了,种了一辈子地,在这里也长见识了。”

徐州红枫公园里桥涵闸共计32座,内外大沟长23000多米,形成内外循环的水系,由于栽植科学,疏密适中,株距行距有严格的尺寸,从任何一个角度看,成排成行,整齐美观。运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孙巧善介绍:“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强并非偶然,整个园子是科学管理、科学规划、科学种植,整体的园子抗风能力在8至9级,根据树龄,小的树用铁的支撑架子,再大一点的树用的是条式的支撑架,横竖成排,这样抗风能力更强,园内水系设计是实现两个小时排水,两个小时实现补水,循环用水方式。”

徐州红枫公园规模经营效益凸显,目前运河街道规模经营土地20000余亩,形成徐州红枫公园、大新庄村葡萄园、新张庄村现代农业园区等规模经营主体,实现了减少农业用工,减少空闲土地,增加产业工人,增加土地效益,提升集体经济,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发挥资源的集聚优势,邳州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把土地规模经营作为乡村振兴“牛鼻子”式抓手,在维护农民天然收益权的基础上,推动农业与精深加工、旅游观光深度融合,既留下田间蛙鸣、清风朗月,又激发出乡村振兴的无限活力。

作者单位:邳州市银杏甲天下
责任编辑:李斌 刘辉卉 唐韵
江苏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