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蛟塘镇凭西河戏获封“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江西学习平台2019-02-27
订阅
作者:陈曦

庐山市西河戏研究会举办纪念“星邑义和班”成立125周年晚会

共青城市送戏下乡演出西河戏

2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凭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戏”,江西省庐山市蛟塘镇榜上有名,喜获这块闪亮的“国字招牌”。

西河戏又称“弹腔戏”,俗名“星子大戏”,因诞生于庐山市前身星子县西河流域而得名,主要流行于江西省庐山市、德安县、柴桑区、都昌县等地。特别在庐山市,每个乡镇都有不同的西河戏戏班,作为业余演出的西河戏,都是由村民自编自演。逢春节、元宵、端午或重阳等传统节日或是嫁娶、建宗祠等家族喜庆日,一场大戏更是必不可少。

后台化妆

舞台表演

西河戏声腔主要为板腔体,它的律高亢外放,浑厚简单,西皮二凡为其基本的声腔,此外,还有高腔、渔鼓、山歌、民间小调等。西河戏用嗓有三种,根据不同的类别分为本音,侧音和边音。唱词除错用乡音外,还大量辅以衬词。传统表演方式众多,其表演身段有四大段,即“八大桩门”“十大手法”“六大腰式”和“十三大步法”。人物造型的脸谱的图构和色彩搭配更凸显西河戏的古法粗犷,是西河戏的又一特色。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内容主要推崇忠、孝、节、义,进而推动和活跃了乡村文化。

西河戏老剧本

西河戏是江西省硕果仅存的几大古老剧种之一,2008年6月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西河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庐山市蛟塘镇凭西河戏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将对保护、发掘、弘扬西河戏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九江市委宣传部
江西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