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成功落户相城;初速度(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禾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两家相城区企业获颁苏州市首批测试牌照;今年9月,苏州高铁新城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顺利通过评审……
10月下旬,2019国际(苏州)智能驾驶技术创新大赛和第二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峰会在苏州高铁新城举行,全球超20支赛队、千余位智能驾驶产业精英共聚一堂,展开交流寻求合作。
构建起“地面无人驾驶通行、地下有人驾驶通行”的智慧交通网络,面对万亿级自动驾驶市场“风口”,苏州高铁新城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着力打造全国智能驾驶产业创新高地。不到两年,智能驾驶龙头企业、行业高层次人才等各类资源以“高铁速度”向这座因高铁而生的新城集聚,智能驾驶全产业链布局正日趋完善。
智控中心
企业集聚 今年年底前有望超50家相关企业落户
去年1月,在美国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一辆经过深度改装的轿车,因可实现无人驾驶受到围观。这样的“黑科技”,来自一家中国人创办的硅谷创新公司智加科技。同年3月,智加科技顺利签约落户苏州高铁新城。成立仅6年的高铁新城凭什么能打动硅谷明星企业?
坐落在苏州高铁新城的高铁苏州北站是京沪高铁沿线与上海距离最近的城区站。京沪高铁和通苏嘉甬高铁、如苏湖与苏锡常城际铁路交汇的“双十字”枢纽,成为长三角国家级高铁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准这一“地利”的相城区,2017年酝酿启动苏州高铁新城中部片区10平方公里规划时,超前布局一个“地面无人驾驶,地下有人驾驶”的智慧出行交通网络,这一规划为智能驾驶研发企业场景化落地提供支撑。
6月下旬,作为奔驰母公司戴勒姆在中国投资的首家初创企业初速度,也从北京迁至苏州,该公司的估值很快突破10亿美金,今年3月,企业在苏州高铁新城总部大楼揭幕。
通过两年不到的努力,苏州高铁新城从原本欠缺汽车配套产业的产业“瘠地”,华丽蜕变为智能驾驶产业高度集聚的“沃土”。截至目前,该区域已落户智能驾驶相关企业共34家,而苏州高铁新城所在的相城区在年底前落户企业总数有望超50家。
智能驾驶企业在这里集聚,智能驾驶全产业链布局也日趋完善。
在已落户企业中,除18家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企业,整车、雷达、测试、地图、V2X、媒体类企业均有涉猎,还涵盖了一汽解放智能车研发平台挚途科技、国内环卫车自动驾驶领域排名前三的仙途智能、国内V2X领先企业华砺智行、全球首个300线图像级激光雷达研发企业图达通等龙头企业,高铁新城的智能驾驶产业“朋友圈”越来越大。
发展仅一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落户相城。目前,联盟已集聚企业124家,首届理事长单位、秘书长单位以及专家委员会尽数来自这里。
职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
加速应用 最先进测试路段满足40多家企业测试需求
就在今年4月,苏州市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也尽数“花落”苏州高铁新城两家企业。企业拿到了路测牌照,测试道路准备也在加速推进。
“该测试道路的建设水平较高,整体水平国内领先。”今年9月,在苏州高铁新城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专家评审会上,专家组一致通过一期测试道路的验收评审,并给予高度评价。自此,苏州高铁新城拥有了苏州最先进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区域。
该测试道路总长约8.4公里(双向),共13个交叉路口,具备长直道、弯曲路、交通枢纽道路等真实城市测试车道环境,可满足自动驾驶车辆27项子测试项目和65项测试场景需求。
“路段亮点很多,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感知设备,这条路是我见过感知设备最多最先进的测试路段之一。”评审专家组成员、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陆文杰说。全路段所有路口都配置了加强版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以及各色监控探头等感知层,并拥有常规5G上行3倍多的上行带宽能力。同时,华为、中国移动、初速度等标杆企业合作高规格打造的智能驾驶智控中心,将成为整套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系统的“最强大脑”。
该智能网联公共测试道路启用后,可实现复杂环境下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满足相城区辖内初速度、智加科技、禾多科技、环宇智行等40多家智能驾驶企业的多场景测试需求,更可为G60智能驾驶联盟内的120余家企业提供服务。
在即将举办的智能驾驶技术创新大赛上,这一测试路段将会是重要的赛事与相关活动场地,届时也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数十家智能驾驶企业最新技术的“试炼场”。
下一阶段,相城区将以首条测试路段投用以及大赛与产业峰会举办为契机,全面启动商用场景运营。目前,初步规划在高铁新城南部、中部片区选取合适路段,用于包括20辆以上无人出租车、4条以上线路的无人巴士、30辆以上的无人环卫车,100个以上智慧泊车泊位的落地商业应用。
自动驾驶车辆
逐梦新城 一年吸引智能驾驶产业研发人才超600人
去年10月,苏州高铁新城举行2018全球智能驾驶峰会,将打造长三角智能驾驶示范区,并在此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产业和人才政策,一批批智能驾驶行业高层次人才坐着“复兴号”来到这座新城打拼。
家在上海闵行区的江昊,原本在嘉定区从事智能驾驶软件开发工作。今年年初,他来到了高铁新城的智能驾驶公司初速度,几乎每天都要往返沪苏两地。“从苏州到上海的高铁,每几分钟就有一趟。”像江昊这样过着“双城”生活的工程师,单在初速度公司就有近10人。工程师们把高铁当地铁,1个小时左右的通勤时间,甚至要优于上海本地部门区域。
算法工程师们把朝九晚五停靠苏州北站的列车叫做“极客专列”,他们中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也有来自麻省理工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名校。截至目前,苏州高铁新城已集聚智能驾驶研发人才超600人,硕士学历人才占比30%以上。
在智加科技高级主任崔迪潇调任苏州总部的当天,政府就为其提供了50多平方米的酒店式公寓。一站式的人才服务举措,让崔迪潇爱上了这座筑梦之城,“对于技术驱动的企业,核心就是人才,苏州高铁新城给我们创造了最利于发挥专长的成长环境。”
便利的交通条件、优渥的人才政策、精准的产业辅导,让高层次人才在这里“扎堆”。今年5月,初速度技术总监夏炎,入选福布斯中国首个《科技女性榜单》,并成为最年轻的上榜者,同在榜单上的还有屠呦呦、柳青等知名中国女科学家;今年9月,初速度作为唯一自动驾驶创业公司,被全球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评为“中国本土最具人才吸引力的顶级企业”……
在高铁边崛起的这座新城,将吸引更多的智能驾驶相关的高层次产业人才,来到这里追逐“自动驾驶量产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