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在硕果累累的金秋九月,在中法环境年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祁县迎来了利用法署贷款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的全面竣工。9月6日上午,祁县湿地修复工程竣工、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园仪式暨湿地高峰论坛在湿地公园举办。
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开发署驻华代表处、北京林业大学、复旦大学,省林业和草原局、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省财政厅、省发改委以及市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祁县有关领导出席。
开园仪式在铿锵有力的威风锣鼓声中拉开序幕。冯耀黎致辞,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小虎致辞并进行项目交接仪式,国家林草局湿地司、财政部国际经济与金融合作司、生态环境部领导及法方来宾代表分别讲话,冯耀黎宣布开园。
冯耀黎在致辞中指出,湿地公园是生态祁县的一张靓丽名片,是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生动实践,是我省利用外资开展生态建设的经典范例。我们将遵照生态环境部、法国开发署和省市要求,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对标国际一流管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当好探路者、先行者和示范者。我们将在新时代赋予祁县的历史站位中,继往开来、奋力书写践行“两山理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答卷!
随后,参会领导和祁县县委书记吴文胜,县委副书记、县长冯耀黎等领导深入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植物园、过滤湿地、观鸟塔、鸟类公园园区等地进行观摩。
当日下午,由国家生态环境部国际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法国开发署驻华代表处、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晋中市人民政府指导,祁县县委、县政府主办,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承办的主题为“湿地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引领生态未来”高峰论坛在湿地公园举办。
本次论坛邀请到国内外湿地专家陈家宽、吕宪国、金筱霆等围绕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等内容作主旨报告,包括黄河流域的湿地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通过湿地修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法国开发署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应对气候变化;中法双方专家就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冯耀黎就湿地修复实践与大家进行分享。
据悉,本次论坛为庆祝“中法环境年”活动,利用法署贷款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竣工以展示湿地公园建设成果,打造祁县国家湿地公园靓丽名片为目标,深入推进祁县湿地保护事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湿地公园对祁县生态旅游的带动力度,实现湿地保护和生态旅游双赢目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祁县县城东部,河道绵延36公里,总面积94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88公顷。湿地公园分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个区域,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是以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库塘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为基本资源特征,以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和湿地生态文化为特色,集饮用水源地、湿地生态系统、黑鹳等重点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生态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2018年1月,中法两国元首共同决定举办“中法环境年”,旨在加强双方在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携手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祁县负责的“祁县湿地修复工程竣工”被列为系列活动之一。祁县湿地修复工程是利用法国开发署3000万欧元贷款的湿地修复项目,由法国设计师进行了整体设计,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引进了法国湿地修复的先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