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手术、新的技术、远程医疗……
自2018年10月起,广州市和毕节市7个贫困县各1所医疗机构结对帮扶以来,广州医生在毕节各帮扶医院中不断创造工作记录,为毕节医疗卫生事业带来新的制度、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和新的工作态度。
制度建设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前提。组团式帮扶医疗团队通过加强医院和内部科室管理,提高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黔西医疗帮扶团队帮助钟山镇卫生院完善18项医疗核心制度;威宁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流程改造,建立急诊4级预检分诊制度,首创毕节市先河。
毕节市三医建院时间相对较短,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广州市帮助毕节三医建立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及行业标准50余项,有效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广州帮扶医生充分利用重点专科和选派人才的特长,屡屡创造零的突破,带动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帮助各医院建设新的专科。
荔湾区的郑泰国、黎华等医生接力帮扶,在七星关妇幼保健院加强产科建设,开展9项新技术、新项目。
番禺区帮扶专家在赫章县中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肘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等,其中31例属赫章县首例,其中12例属毕节市首例。
番禺区帮扶威宁县人民医院全面加强儿科等专科建设,创办威宁地区第一个儿科PICU,首次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多次大型抢救,创建PICU以来,成功救治50多名重症肺炎、脓毒症休克、重度喘息发作、病毒性脑炎、急性喉炎等患儿。
威宁县人民医院在帮扶下,重点开展创伤骨科手术,有17例手术类型是威宁县首例,其中5例是毕节市首例。
在毕节三医,各帮扶医院突出打造传染病、艾滋病、呼吸科、心血管等重点专科,引进20余项新诊疗技术,开展毕节市支气管镜诊疗等首例手术15项。
其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李晓岩博士等人帮助毕节三医新设了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7个科室。呼吸内科从无到有并且跃居全市前三位,还培养了两个能独立工作的团队。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帮助毕节三医成立HIV初筛实验室等,使当地HIV重症病人能就地就诊。在原艾滋病科主任申请调离的情况下,挂职副院长应若素博士主动兼任这一职务,如今,通过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该科室已满床运转,实现毕节重症艾滋病救治零的突破。
远程医疗是广州医生带给毕节的另一大变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优秀专家资源,他们不仅教会了被帮扶医院新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为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并且降低了费用。
广州市妇幼与毕节市妇幼保健院建立远程医疗网络平台,开展两地MDT远程会诊12次。同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还开展了5G通信技术远程医疗。
广东圣大医生集团支援毕节三医建设心血管治疗中心,同时开展“互联网+远程医疗”等,一年时间完成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300余例,部分病例是毕节市首例手术,解决了毕节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到外地就医的难题。
毕节市心血管专科联盟有231家成员,以毕节三医心血管中心为中心,基本覆盖毕节市基层医疗机构。同时,圣大医生集团推进22家乡镇医院(含村卫生室)搭建远程心电系统,目前,95%以上的患者可以在5分钟内就拿到诊断结果。
毕节市委常委、副市长、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杨伟强表示,广州市55所医疗单位与毕节263所医疗单位结对帮扶,成效明显。组团式帮扶的专家大部分具备高级职称,“力争通过三年,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扶贫队伍,扶上马,送一程,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