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海名校揽才专场活动之后,近日,江苏海门在北京举办公开选调优秀青年后备人才高校行专场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的200多名学子参加。通过现场交流和一对一面谈,30名高校学子与海门签订意向协议。下阶段,海门还将在南京、西安、成都举办专场推介活动,这是海门向全国招引各类人才的又一举措。
近年来,海门始终突出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布局,厚植人才优势,人才在海门这块热土上逐梦圆梦、实现抱负,成为激发海门创新创造的内在基因。
人才新政招引凤凰来
在海门临江新区生物医药科创园,总投资30亿元的百奥赛图(江苏)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正在加紧施工,这一项目也是省级重大项目。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沈月雷告诉记者,当初选择海门是被这里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优惠的人才政策所吸引。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海门发挥人才工作机制灵活、创新创业生态优越、创业服务体系完善、生活配套环境宜居等优势,强化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的对接,为海内外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
在出台“人才新政”10条、“人才强企”10条等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今年海门又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关于促进海工装备和邮轮产业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若干措施》,推动政策由“普适性”向“个性化”、资金扶持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安家才能安心发展事业。海门强化人才安居服务,研究制定人才公寓建设和管理办法,全年新开工建设人才公寓300套。同时,优化人才金融服务,会同江苏银行推出“人才之星”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纾解人才创业中的融资难题。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目前在海门创新创业的院士、国家级顶尖人才48人,仅今年就新增省“双创人才”32人,名列江苏各县(市、区)第一,全市人才综合竞争力跻身全省八强。
品牌活动牵引高端人才
面向海内外举办“海智杯”创业大赛,是海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创新之作,“赛马”让高层次人才感知海门、创业海门,吸引了40多个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得到创投风投青睐的获奖项目落户海门。
翟琦巍博士、奚岩博士通过“海智杯”创业大赛与海门结缘,分别在海门高新区投资超亿元创建了海门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临江新区创办江苏一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今年,他们的两个创业项目包揽全省创业项目前两名,分别获得省财政资助500万元,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将拉动海门生物医药产业链向高端拓展。
“海智杯”创业大赛是海门以品牌活动为载体,牵引高端人才的一个成功案例。今年海门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东洲英才”创业周活动,50多家知名高校院所专家学者,知名企业集团、创投、孵化器负责人,海门籍在外高层次人才等近400人参加活动,24个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签约落地。
海门扎实推进“海归聚海”工程,成功举办了“留学精英创业海门暨‘海归聚海’工程”专场活动,促成上海玖曲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人才服务机构和海归人才分别与海门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推动“硅谷之窗”落户临江新区。深化“千名校友资智强海工程”,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成立“双招双引”海门校友服务中心,持续放大“校友经济”辐射效应。
产才融合加速创新发展
人才和产业,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海门实施产才融合发展战略,紧扣“3+3”产业和邮轮、机器人两大地标产业,精准引育“高精尖缺”人才,加速创新发展,撬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招商工业海门基地是海门产才融合的受益者之一。海工装备尤其是豪华邮轮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极高。海门出台促进海工装备和邮轮产业人才发展政策,在长三角地区超前实施顶尖人才创业免评审、企业自评人才职称等,为企业引才增添了砝码。今年招商工业海门基地有3名创新类人才海归博士入选省“双创”,攻克高端海工装备核心技术。9月6日,由招商工业海门基地建造的中国造船史上第一艘极地探险邮轮成功交付,开辟了“邮轮中国制造”的先河,总投资200亿元的邮轮制造基地、邮轮配套产业园和国际邮轮城同日奠基,邮轮产业将给海门带来千亿级产业集群。
海门更加突出企业育才主力军作用,积极做好国家特聘专家自主培育申报,两名人才经省级审核推荐参评“万人计划”专家,促使拥有核心技术的“大国重器”、机器人、生物医药等在海门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