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到朝阳旅游,看一亿四千万年的化石文化到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看五千年红山文化到牛河梁,看两千年佛教文化到凤凰山,看一千六百年三燕文化到朝阳老城区。但是,如果都想看的话,那最好到朝阳古街。
金庸先生题词的朝阳慕容街(田润丰 摄)
古街叫慕容街,古街并不古,原来叫双塔古街。2004年,随着老城区改造和文化建市的战略,这一地段变成了三燕故都的地标,成为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仿古商业街。古街位于南北古塔之间,全长近800米。古街将南北双塔、佑顺寺、关帝庙、燕都城门遗址有序地连成一条线,既方便了观瞻游览,又形成了阵容强大的文化底蕴。慕容街自然地成为集展览、交流、销售为一体的朝阳文化旅游中心。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佑顺寺(田润丰 摄)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关帝庙(田润丰 摄)
慕容街夜景。
始建于北魏年间的朝阳北塔。田润丰 摄
如一幅画 如一部书
如果说慕容街是一幅画的话,那么南北双塔就是画轴。
街上的建筑以及外部装饰都是以明清和汉唐风格为主的。高大的牌楼、古朴的青瓦、精致的彩绘、灵动的飞檐、恢宏的气势,使龙城、龙脉、龙街等诸多文化元素浑然一体。通过现代建筑符号与传统文化信息的美妙结合,让一个光古烁今的亮丽古城复活,成为享誉华夏的地域文化名片。特别是金庸先生的“慕容街”题词,又给这条古街贴上了足以辉映上下千年的文化标签,让这里俨然成为古老朝阳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
掩映在现代城市当中的朝阳南塔(田润丰 摄)
如果说慕容街是一部书的话,那么北塔就是封面,南塔就是封底。
推开古街两侧的每一扇店门,红山文化、夏、商、周直到辽金文化的出土文物及古今书画作品,又把这条街的文化引向纵深,如磁石般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各地收藏爱好者或旅行者前来观赏、淘宝、交流、切磋。随着朝阳一些民间收藏家和文化名流的加盟,这条古街更增添了文化品位和艺术氛围。
位于慕容古街的龙翔书院。(田润丰 摄)
三燕故都 慕容故里
朝阳作为三燕故都,与金庸的著作有着不解之缘。他在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对姑苏慕容家族着墨颇多,尤其是慕容复形象更是浓墨重彩,而慕容复的故乡就在朝阳。
这里是慕容家族曾经统治的要地,也是燕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慕容街竣工的时候,金庸先生不但欣然题写了“慕容街”街名,还余兴未尽地写了一副对联:“龙城朝阳,三燕故都;传奇慕容,华夏一脉。”
金庸先生题词
2004 年北大街改造时,在地基的挖掘中,尘封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三燕故都古城遗址重见天日。“三燕”宫城南门遗址距今1663年,对研究我国古代民族——鲜卑族的历史有重要意义。
朝阳城始建于公元341 年,历史上称作“龙城”,是中国古代两晋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的都城,唐朝时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元朝时被废弃。
远古的美玉 远古的朝阳
古街之古,不在于它的岁月久远,而在于这里可以聆听大自然的千古足音,感受大自然的呼吸与脉搏的律动。走进古街,两旁的奇石馆、文物店各具特色,里边摆放的鱼类化石、鸟类化石、植物化石、木化石展品扑面而来,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它们以不同的姿态向莅临者传递着那个久远时代的信息。
朝阳大地蕴藏着天地精华,即使是凝固的石头都色彩斑斓。满街的战国红,每一块都蕴藏着丰富的诗意。
面对琳琅满目、色彩缤纷、晶莹剔透的树化玉,可以想象,亿万年前的某一天,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把它们从地上掩埋在了地下,并在亿万年漫长的地下沉寂中历经无数次大地运动和变迁。而如今,它们终以另一种面貌又见到了蓝天,再一次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
抚摸一件件精美的战国红、树化玉,目睹一块块花鸟虫鱼化石,亿万年前原始的气息袅袅而至,氤氲在周遭。跨越亿万年的时空,人们依稀看到了远古的朝阳:温暖湿润的微风中,森林密布,湖泊遍地,原始的野花璀璨绽放,阳光的味道清新如初,刚刚长出羽毛的恐龙,在奔跑中展翅起飞,在蓝天上翱翔。
亿万年修炼,血肉成石,这仅仅是美玉吗?不,它们应该是生灵的舍利子。曾经灾难的梦魇幻化出了五彩缤纷的美丽,在年轻的慕容街绚丽绽放。
一家博物馆 守望一脉文化
在慕容古街,有一家博物馆——德辅博物馆。这是2009年本着“弘扬家乡的红山文化,保护红山文化的民间遗存”的宗旨,由王冬力自筹资金,经当时的辽宁省文化厅批准建立的。它是朝阳市首家非国有北方史前文化专题博物馆。家乡人亲切地称其为“红山文化的守望者”。
位于慕容街的德辅博物馆(田润丰 摄)
走进德辅博物馆,远古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每一件经过打磨的石器都散发着先人们的智慧之光,古朴粗拙得浑然天成,精美得光华四射。
在这里,人们可以听见远在一万年前陶鼓的“大地心跳”,可以欣赏八千年前的石埙发出的“最早埙的声音”,可以感觉到八千五百年前骨笛的悠扬婉转……
在德辅博物馆里,有一件经郭大顺先生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熊陶尊,鉴定年代在5000年到6500年之间。这遥远的年代和造型,还有熊陶尊中首次发现水果酒残留元素,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上古传说中的有熊氏。
有熊氏是史传中上古华夏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居住在有熊,建立有熊国,故后世以有熊氏相称。以有熊氏作为氏族称谓始于少典。史传炎帝、黄帝都为少典之子,都是来自有熊氏的一个分支,后世也称炎帝、黄帝为神农氏与轩辕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