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杭州段手绘地图
大运河缓缓流淌了2500多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运河文化源远流长。
河道上的桥梁闸坝、雕塑石刻,岸上的亭台楼阁、长街短弄,以及历史文化传说、民风民俗等,共同汇聚成一条独具运河特色的文化带。
让我们跟着手绘地图,一起走读大运河杭州段。
广济桥
广济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横跨运河之上,是古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从现存史料看,该桥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清康熙年间,这座桥再次重建。
历经500多年的风吹雨打,它静静矗立于古运河之上,为运河南北两岸百姓的交流和出行带来便利。
广济桥 顾越 摄
拱宸桥
拱宸桥位于杭州大关桥北,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接桥弄街,是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被誉为“古运河第一桥”。该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中间几经兴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再次重建。
拱宸桥不仅见证了运河两岸的历史变迁,也记录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发展。
拱宸桥 张闻涛 摄
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大运河杭州段主航道西岸。明清时期的“桥西”,有一个洋气的名字:小上海。河上舳舻千里,桥畔人口密集,运河沿岸的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城市不断繁荣。
桥西是大运河杭州段历史遗存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运河沿岸兴旺繁荣的有力见证。
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杭州富义仓
富义仓位于杭州市拱墅区霞湾路8号,始建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它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
岁月更替。唯一在历史变迁中较好保存下来的富义仓,已经成为运河文化、漕运文化的见证。如今,富义仓摇身一变成为复古时尚创意空间,引进不少书院、咖啡馆、茶馆等文化创意企业。
杭州富义仓
杭州凤山水城门遗址
凤山水城门遗址位于杭州中山南路与中河路交汇处,东西向横跨中河。元末时期,张士诚重筑杭州城,设旱门十座、水门五座,凤山水城门即五座水门之一。
凤山水城门是古代五座水门中唯一尚存的一座,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具有较强的历史地标作用,是研究杭州城池变迁的重要坐标。
杭州凤山水城门遗址
西兴过塘行码头
西兴过塘行码头位于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是沟通钱塘江与浙东运河的运输枢纽。
西晋以后,西兴形成中转码头,沿线一带很快发展成繁荣的商业市镇,驿站也改以水驿为主。现因钱塘江河道北移,码头已废弃,失去其原有的运输功能,不过相关的水工设施作为遗址保存完好。
西兴过塘行闸台和闸槽
江南运河(杭州塘・上塘河)
杭州塘与上塘河相连,是江南运河上的一段河道。
江南运河曾称江南河、浙西运河,为京杭运河的南段。它北起江苏镇江,绕太湖东岸达江苏苏州,南至浙江杭州。
其中,杭州塘北段始凿于汉代,全线贯通于隋代,现为运河主道,大部分经过升级拓宽改造,以适应现代航运的要求。杭州塘南段开凿于元末,为运河主河道,基本保持原有线位。
上塘河为江南运河浙江段故道,前身为公元前210年前后修筑的陵水道之一段,公元7世纪大运河全线贯通后,一直至公元14世纪,为大运河南端的主航道。
江南运河(杭州塘・上塘河)
江南运河(杭州中河・龙山河)
杭州中河与龙山河相连,是江南运河上的一段河道。
杭州中河南北纵贯杭州城区中部,南接龙山河,水流方向由南向北汇入上塘河,现为城市景观河道。
龙山河原是中河通钱塘江的水道,始凿于吴越钱镠时期。龙山河现在南起闸口,北至凤山门,连接中河,与钱塘江已不相通,现为城市景观河道。
江南运河(杭州中河・龙山河)
浙东运河(西兴运河)
浙东运河位于大运河最南端,是中国大运河内河航运通道与外海连接的纽带,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端点之一。
浙东运河西起杭州钱塘江南岸,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向东汇入宁波甬江后,再入东海,全长239公里。
此外,运河沿岸分布了一些水乡古镇,如西兴古镇等(西兴是浙东运河的源头,曾为浙东水运货物的重要集散地)独具江南风情。
浙东运河(西兴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