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光辉岁月,70载沧桑巨变。
乌杨,这座长江南岸的临江小镇,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如今,重庆市忠县乌杨新区正在这里迅速崛起。
鸟瞰乌杨场镇。毛幼平 摄
工业经济成引擎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乌杨场东有龙洞桥,西有乌杨大桥,乌杨场处在两桥之间,面积约1平方公里。那时候,乌杨场仅有乌杨酒厂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
2008年8月起,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金龙船业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纷纷入驻,乌杨由此从一个传统农业大镇开始向工业重镇转型。
▲ 船舶在河嘴外梁(小地名)等待运输海螺水泥。毛幼平 摄
如果说海螺水泥等企业的入驻拉开了乌杨的工业化序幕,那么忠县工业园区乌杨新区的建设则是乌杨实现工业化发展的一次飞跃。
▲ 建设中的乌杨公用码头。毛幼平 摄
乌杨水路上距重庆主城230公里、下距忠县县城19公里,拥有天然深水港。沪渝、梁黔、沿江3条高速路在此交汇,使其成为渝东北、鄂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正因为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016年12月,忠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大力推进乌杨新区开发,将其作为发展特色工业的主战场。2017年7月13日,重庆市政府发文同意撤销乌杨镇,设立乌杨街道。
▲ 忠县工业园区乌杨新区。毛幼平 摄
目前,忠县工业园区乌杨新区已入驻各类中小型企业40余家,医药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三一绿色智能建筑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正加快建设,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2017年,乌杨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9.3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06万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
▲ 园内厂区车间一角。毛幼平 摄
2018年,乌杨街道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7838万元,增速13.1%;农业增加值20768万元,增速4.2%;工业增加值131815万元,增速24.1%;财政收入2500万元,增速40.05%。全年策划项目41个,开工项目59个,续建项目19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6891万元,增速1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53元,增速9.9%。
民生实现大改善
▲ 乌杨场镇旧貌。资料图片
“以前进城,我们很早就要起床去坐船。家庭条件不好的,只有半夜起来走路,经过天堑、东溪,走到南岸渡口,再坐小渡船进城。在忠县长江大桥没通车以前,不少人几十年都没进过一次城。”近日,乌杨街道居民向洪回想起以前的情况,百感交集。
忠县长江大桥通车后,乌杨居民出行方便了不少。不仅如此,G50和G69先后过境,乌杨有了普乐和曹家两个高速出入口。现在,居民到忠县县城有了3条主要道路可供选择。
乌杨街道有中学2所、小学3所、幼儿园8所、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合作医疗站24个。农村医疗参保44734人,参合率99%。
去年,街道完成32户127人的扶贫搬迁工作和20个扶贫项目的资金报账工作,有90户270人实现脱贫。购买了1081户3483人的建卡贫困户精准脱贫保。打造了以李子、柚子、花椒、高粱为主的主导产业。街道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608元。
▲ 整齐划一的居民小区。毛幼平 摄
乌杨新区的建设给乌杨街道赋予了新使命、新机遇、新希望。如今,乌杨街道正立足乌杨新区的新定位,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以崭新的姿态推进协调发展,一个全面、开放、发展的乌杨新区正在快速崛起。
目前,全长10公里的忠信大道(乌杨普乐至复兴水坪公路)正如火如荼建设。这条路竣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乌杨与忠县县城的距离,乌杨新区必将迎来又一次腾飞。
传统农业大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出现了“空壳化”现象,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乌杨也不例外,土地闲置问题严重,农村务农人员锐减,很多村成为“空壳村”。
2017年9月,忠县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通过《中共忠县县委忠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决定》,以“一兴四美·七彩大地”为目标,为未来忠县的乡村振兴描绘出一幅可期之蓝图。忠县将通过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进一步扩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覆盖面,努力实现“产业兴”“生态美”“村容美”“乡风美”“生活美”。
▲ 村民发展起特色经济林。李春森 摄
乌杨街道抓住机遇,大力引回外出成功人士,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回乡发展柑橘、高粱、绿竹、脆红李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一村一品”,盘强盘大杨峰黑山羊、曹家肉牛、将军蔬菜、庙塘花椒、团结红心柚等特色产业。依托鲜果集、忠州酒业、 瑞竹纤维等龙头企业, 建成1.3万余亩柑橘示范园、5000余亩高粱基地、5000余亩绿竹基地。目前,街道5个特色产业基本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2017年,街道实现农业总产值2.9亿元、农业增加值2亿元,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