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档案|24个“156项工程”项目在陕西的建设

陕西学习平台2019-12-31
订阅
作者:任晓滢

1952年11月,陕西首座中温中压热电厂西安第二发电厂(即西安灞桥热电厂)第一期工程在灞桥正式动工,拉开了24个“156项工程”项目在陕西建设的帷幕。

“156项工程”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助建设的重点工业建设项目。该项目实际施工150项,构成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建设的核心和骨干。这些项目主要配置在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其中配置在陕西的项目有24个。从区域来看,有17个项目位于西安,其余项目分别位于宝鸡、铜川、兴平等地。西安由此成为全国接受该项目最多的城市。从行业来看,有4个机械加工企业、3个能源工业企业、5个航空工业企业、2个电子工业企业、2个船舶工业企业、8个兵器工业企业。

24个“156项工程”项目在陕西的建设,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由中央有关部委、中共中央西北局、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及有关地市党委政府的组织、管理和支持配合下进行的,大多经历了筹建选址、工程设计、施工建厂、生产准备及验收投产等阶段。

西安第二发电厂第一期工程建设,施工条件艰苦,运输设施落后,主要设备及建筑材料等都是用汽车或马车从临时便道运进现场。项目开工不久,便已进入隆冬时节。在党的领导下,大家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一年时间就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该发电厂于1953年11月正式并网发电,成为陕西动工兴建最早、完成时间最早的“156项工程”项目。它的建成,为西安人民生活和大规模建设提供了急需的热能和动力。

到1957年年底,陕西已有近10个“156项工程”项目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到1960年,绝大多数“156项工程”项目已全部或部分建成,并投入试产运营。建设期间,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李富春等同志,都曾来到陕西对“156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考察和指导。同时,全国各地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方面,都对这些项目的建设给予了很大支持。

陕西省委省政府及相关地市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解决实际困难,确保“156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在陕西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有多个项目是为了保障24个“156项工程”项目建设而安排的。同时,全省还调集力量承担土建工程,有力配合24个“156项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这24个“156项工程” 项目中,大多数是当时该行业的骨干企业,创造了当时全国乃至亚洲的多个第一。例如:西安机械厂是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附件厂;西安高压电瓷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电瓷、避雷器生产企业;西安电力电容器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力电容器厂等。这些项目的建成,为我国建立较为完整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体系添上了重要一笔,初步改变了陕西工业基础的薄弱局面,带动和促进了陕西经济的发展。时至今日,大多数项目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江南 谢卓
陕西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