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俗】以文化人,民歌唱响那溪那山

四川学习平台2019-08-27
订阅
作者:金其云 孙文达

老船工传唱《永宁河船工号子》

“永宁河水弯又弯,滩多水浅难行船,咱们都是英雄汉,齐心协力战险滩……”站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渠坝镇永宁河老码头,面对清澈悠静的永宁河水,轻唱着永宁河船工号子,眼前仿佛再现一幅永宁河纤夫拉船的情景。作为永宁河船工号子的发源地,纳溪区对永宁河船工号子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赋予这一省级非遗项目新的活力。

老船工们演唱原生态船工号子

民歌节

纳溪,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中原文化、江浙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与当地汉族文化交融,产生和积淀了丰富长江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纳溪区拥有纳溪民歌、永宁河船工号子、斑打狮子、护国陈醋手工酿造技艺、“川南雀舌”手工茶制作技艺等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船舞、牛牛灯、蝴蝶画等13项市级非遗,有国家、省、市级民间文艺家60多人。

纳溪民歌《撵野猫》获参加四川省声乐舞蹈大赛荣金奖

“十七十八年娇,小妹也!你在房中挑花绣朵绣花哟——鞋!”纳溪民歌《撵野猫》是滚板山歌的代表曲目,是1958年深秋泸州师范学校音乐教师王建中等人到纳溪大里、龙车等地搜集整理民歌挖掘出来的,曾获四川省声乐舞蹈大赛荣金奖。

“对面山头的幺妹嘞,你慢慢看过来噻。石匠的那个山歌嘞,响遍了几道弯哟嗬,哦——嘿;喝二两烧酒嘞,好好睡—觉噻 ,哦——嘿……”2016年,纳溪区“秀美纳溪·百姓舞台”民歌选拔赛上,来自该棉花坡镇棋盘村70岁的老石匠马德林演唱的一曲《石工号子》,赢得了台下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并获得二等奖。他说,没想到我以前当石匠喊的“大锤号子”,如今不仅走上舞台,还能得奖呢。

民俗文化,重在传承和发展。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同享经济和文化发展成果,纳溪区提出文化强区的发展战略,设立了1000万元文化发展基金,成立“纳溪民间文化艺术研究所”,专门从事纳溪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工作,对全区音乐、舞蹈、民间文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清理保护,建立六个非遗传承基地,组建了四个非遗民间表演队;加大民俗文化技能传承培训,把纳溪民俗文化编进学校校本教材,开展民歌大家唱活动,让纳溪民歌进机关、进社区、进课堂、进家庭,让纳溪民俗文化在各领域中潜移默化地传承和发扬;把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闹元宵特色文化节”“民歌节”“华夏早茶节”“枇杷节”“柚子节”等特色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让纳溪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贴群众生产生活。

当今社会,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最高层次竞争力的战略资源,要提升地区的品位,提高当地发展的竞争力,必须要在发掘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影响力上下功夫。

纳溪区通过创意因子,把发展民俗文化作为提升综合实力的突破口。

渠坝豆腐干

豆腐宴

蝴蝶画:芦笙舞 摄影 王世宏

如今,曾经作为皇家宫廷菜的渠坝豆腐干,伴随着纳溪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渠坝豆腐干”“豆腐宴”“永宁河豆腐鱼”被纳溪区打造成特色餐饮,成为当地一项特色产业,小小豆腐干也撑起了一方群众的幸福生活。泸州市非遗“蝴蝶画”经过传承的发展后,夕日的画坊和展台走向旅游景区,成为纳溪知名文化品牌。“以文化人,特色兴区”引领下,纳溪区各镇和街道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龙车班打狮子、天仙民歌、合面花船、新乐牛牛灯……镇镇有特色,月月有活动,文化唱大戏成为纳溪民俗文化发展新亮点。

纳溪区村民自编自导参与百姓大舞台表演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班打狮子”

纳溪区非遗文化——牛牛灯

元宵节合面花船表演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孙文达 黄赟
四川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