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找寻千年记忆 感受文化脉搏
——贺州文艺作品助推文旅深度融合
“山上一弯月,山下一江水。排排红灯笼,座座千年房。青青石板路,幽幽桂花香。峰丛古镇悠,梦境黄姚美。千回百转踏月来,只因你在桥中央。夜黄姚,笛声起。夜黄姚,情悠长……”
2018年以来,一首由朱东作词、浮克作曲、阿鲁阿卓演唱的《夜黄姚》火了,不少游客随歌而来。9月1日,记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黄姚古镇景区看到,夜色降临时,古镇的红灯笼照亮了街道,映红了青石板,游客们徜徉在古镇的每个角落,感受夜黄姚的另一番魅力。
“我是在网上看了这首MV,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再一次被黄姚古镇给‘粉’了。”来自广东珠海的游客何小姐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来黄姚古镇,上一次因行程错过了夜游,这一次特地与朋友一起来弥补遗憾。
近年来,贺州市围绕“发展大旅游”中心工作,着力抓好旅游宣传推介。该市宣传、文艺部门积极引导、大力组织文艺骨干围绕黄姚古镇、姑婆山森林公园、南乡西溪温泉、大桂山森林公园、秀水状元村、十里画廊等潇贺古道沿线景点景区开展专题文艺创作。
除了《夜黄姚》《坐上高铁去贺州》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贺州市还相继推出《潇贺长歌》音乐专辑,《相约寿城》原创音乐专辑,《生态贺州长寿胜地》摄影画册,《意象潇贺》美术画册等一批“传得开、唱得响”的贺州原创文艺精品,进一步丰富了贺州的旅游文化内涵,对宣传贺州旅游形象、助推文旅融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依靠文艺作品掀起的热度,贺州市找准文旅融合的方向和路径,以黄姚古镇作为示范区,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使如今的黄姚之夜更加有情怀。
据了解,黄姚大剧院每周末都会上演原创大型历史舞台歌剧《临贺长歌》。这部歌剧根据贺州的历史文化,演绎发生在潇贺古道上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忠烈爱国故事,使古镇文脉和基因得以传承。3年来,《临贺长歌》共出演350多场,出票超过3万张。
黄姚“梦公馆”客栈是贺州市图书馆在景区建设的6个阅读示范点之一,其客房和公共区域都配置古香古色的书架和图书,并定期轮换,让游客饱览古镇美景的同时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带来的好处。
2018年9月,黄姚古镇组建广西黄姚书画院,每个星期都会举行免费培训,吸引不少书画爱好者前来报名。另外,古镇还推出非遗精品节目展演、长寿旅游文化宣传、本地特色美食评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
2019年,黄姚古镇还举办灯笼节、首届“雪花啤酒节”等活动,丰富黄姚夜间游览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到节庆活动中。
“白天瞰明清建筑群落,寻找千年的记忆;夜晚赏历史人文底蕴,感受文化的脉搏。”如今的黄姚古镇,与游客一样纷至沓来的,还有各类文旅项目。
最近,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的广西(贺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暨黄姚古镇文化和旅游产业示范区招商推介会上,贺州共签约9个文旅产业项目,签约总金额达73亿元。
其中,深圳市金泰融盛实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黄姚产业区管委会签订了黄姚水街项目投资框架协议,该项目规划面积252亩,投资总额约5亿元,建设周期为3年。项目初步设计建设江南商业街、精品酒店、酒店配套服务、商业配套服务和田园四合院、六合院、八合院及大合院等古建筑庭院街区。
事实上,近几年来,黄姚古镇一直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客商青睐。
“龙门街是最先落地贺州的文旅项目之一,我们将以‘商业景点化、文化主题化、主题情境化’理念塑造产品个性,实现景区化开发。”龙门街项目总经理蓝晓羲说,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10月可以试业。
据了解,龙门街分为8个区域,每个区域的业态都有所不同,设有特色民宿、特色美食、非遗文创等聚落。其中,非遗文创聚落有2441平方米非遗市集,规划布局特色文创、非遗工坊、礼品零售等文创业态。另外,瑶绣、瑶浴、油茶、木偶戏等传统非遗的时尚化开发,使游客能近距离体验各种非遗文化。
“今年,黄姚产业区重点推进项目共有63个,项目总投资298.55亿元。其中,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5个。”据黄姚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区管委会主任汤松波介绍,黄姚产业区的建设以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相结合、产业开发和景点衔接相结合、提升品位与留住游客相结合。这些项目建成后,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交相辉映,黄姚的夜色将会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