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县域经济 | 绵阳三台:麦冬大健康产业绘就百姓致富蓝图

四川学习平台2019-11-08
订阅
作者:李茂华

涪江婉转涤荡,两岸青山叠嶂。千帆竞发处,每一片生长的潮汐里,在故乡的温暖中,绽放着片片鲜花盛开的梦想。

这花,是景,是情,是美,更是香。涪江辗转而来,进入四川绵阳三台,从古涪城县的旧址,一直往东,及至县城,与凯江交汇,再分南北东西。麦冬大健康产业犹如一朵喷薄怒放的“金花”,铺展开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心思神往。

这是一片冲积平坝,草色青青,白鹭栖息。

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涪江滋养着这方灵秀的山水,造就了它独特的自然风光,也孕育着一个神奇的物种。据《中国药典》记载,位于东经104°56′、北纬31°15′所产麦冬品质最高。这恰恰就是它的地理坐标。这个地方就是三台花园,就连当年刘备都把它当成后花园。

魁星楼下,江流婉转,它因西蜀古都涪城县而得名。它叫涪城麦冬。正是这种独特性和唯一性,造就了涪城麦冬享誉古今的品质,被誉为“涪城麦冬千金宝,本草遗株万国珍”。

回望大唐梓州药市,时光的斑驳里,涪城麦冬高贵优雅,备受青睐。历代医家圣手,皆为其著述点赞。500年来,它绽放在草茎上的蓝色星光,让这片山水徜徉在浓郁而温婉的药香之中。

时至今日,当我们行走在涪江沿岸,那风光灵秀的山水里,它星罗棋布,更加光彩。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物种,而是蝶变成连片的麦冬大健康产业。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魅力在哪里?就在这片富饶的天地。你可曾知道,新中国成立前,它是何其的渺小,种植面积仅为273亩,总产也不过2.73万公斤。而今天,沿着“三链同构”的路径走过,到处是绿色生态、提品质建品牌、搞研发深加工、三产融合的新景观。

让人竖起大拇指的不仅仅是常年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的发展规模,更为引人自豪的是,它的总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是全国100个道地药材标准示范区之一,并成功创建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麦冬)质量安全示范区。纵观全国中医药版图,它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的美,还远不止于此。在芦溪工业集中区,有一栋极具现代美感的高大建筑。它叫麦冬大健康产业园。这里是涪城麦冬蝶变的智慧大脑所在。

清华大学、中国农大等10余所著名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都对它青睐有加,在这里建起了博士工作站和产业研究院。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都力挺涪城麦冬。

按照“3+2”现代产业的发展规划,三台早已经铺开了一张更加美丽的蓝图。可以想见的未来,3—5年麦冬大健康产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5-10年将达到300亿-500亿元,将建成国家级中药材大品种,建成全国最大的麦冬种植基地、最大的麦冬交易集散地、最大的麦冬科研精深加工聚集地和最具旅游品牌的康养麦冬特色小镇,麦冬大健康产业将成为覆盖多领域、拥有多业态的综合性产业。

山光水秀,三产融合的美景,处处可见。这朵声名远扬的产业“金花”越发光鲜亮丽。如今,它是闻名全国的中国麦冬之乡;未来,它还将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麦冬之都。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千金宝”,三台县委、县政府将其作为“3+2”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来抓。经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麦冬蝶变的背后,是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笃定和毅力!是三台县致力于高质量超常规发展而开创的新景观!它肩负着三台扛起四川中医药发展大旗的使命担当!

来源:三台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单位:三台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唐丽 邓也
四川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