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与全国一道,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国奇迹’‘中国之治’的一个缩影,很好地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丰富实践成果。”在2019年11月中旬召开的贵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孙志刚的此番讲话,极大鼓励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今日推出“中国之治”的贵州缩影系列报道第三篇,敬请关注!
杭瑞高速思南段。王文 摄
2019年12月16日,成贵高铁全线开通,三天后,贵州·四川“经济协同·产业合作”对接会在成都举行,成功签约项目95个,签约总金额893.42亿元,而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就是乘坐成贵高铁抵达成都。成贵高铁开通,川黔两省合作将提速提质,迈向新的层次,步入新的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作为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地理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贵州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有了新姿态。
从“沟深路窄”到“纵横万里”“水润民生”,以交通和水利发展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所呈现的“贵州故事”和“贵州经验”,成为“中国之治”伟大事业中不可不说的精彩篇章。
“贵州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极有说服力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丰富实践成果,是‘四个自信’最生动的体现。”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许鹿说。
交通建设通构建大发展格局
2019年12月31日23:59分,余庆至安龙高速公路平塘至罗甸通段正式通车营运,标志着贵州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000公里,为贵州交通工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条仅93.478公里长的路段上,就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大小井特大桥是世界上山区最大跨径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平塘特大桥塔高332米(相当于110层楼高),是世界第一高桥。
平塘特大桥。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平塘大桥的建成,是山区多塔大跨斜拉桥建桥技术的新突破,打破了钢梁大节段施工技术只能在大江大河应用的神话,给山区同类桥梁建设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白虎说。马白虎是平罗高速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贵州公路、桥梁建设领域奋战了20年。
1999年,马白虎从四川刚到贵州时,贵州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高速公路,而今他已参与贵黄、贵毕、凯麻、茅台特大桥等贵州17条重要高速及多座桥梁建设。
对于贵州随路网变化而带来的经济腾飞,马白虎深有体会:平塘特大桥的建成将两山之间原来40分钟的车程缩短至2分钟,全路段通车将打通断头路,形成贵州省南部地区横向连接的运输大通道,同时对加快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意义重大。
平塘特大桥建设期间,工人进行电焊作业。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在贵州,世界级桥梁建设难度极大。一组数据更加说明问题:仅平塘特大桥的16号主墩,墩高332米,从2017年1月开始建设到2018年8月结束,历时21个月,约630天,随着高度的增加难度增大,平均每天进度为0.52米。
“要想富,先修路”,经过70年发展,贵州省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建设从少到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先后进入高速时代、高铁时代和地铁时代。在贵州大地上,一张纵横南北、横跨东西、腾空入海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网基本形成,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巩固。
沪昆高速公路贵州境镇宁至胜境关段坝陵河大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近年来,贵州公路通车里程大幅增加,高速公路综合密度全国第1位,农村公路建设成就显著,道路运输发展迅猛,先后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组组通”硬化路,“市市通民航”“市市通高铁”计划深入推进,立体交通格局展示贵州后发赶超的雄心壮志。
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极大助推了贵州大开放、大发展。作为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的专业人员,许鹿的一大感受是,交通建设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也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地区“道路通、产业兴、人心齐、游子归”,交通成为老百姓获得感最强、满意度最高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和致富工程。
厦蓉高速贵州段。陈恩光 摄
水润民生创造美好生活
方靖最近大半月有些“着急”。2019年汛期较短,进入年底,位于龙里县北部的石板滩水库水位下降严重,按照方靖的描述,在2017年,这个水库大量给脱贫攻坚各项产业供水时,水位也比现在高。
面对当地两个乡镇饮水即将告急的情况,方靖虽然急,却也稳。
龙里贯城河一角。龙里水务局供图
方靖是龙里县供排水总公司总经理,作为与水打交道32年的用水调水“指挥官”,他能“稳住”的是龙里县近年来埋在地下看不见的水管道输送布局,14个水库互联互通,每个水库输水最远辐射半径20公里。
在2019年12月初,方靖就开始布局:北部主要供水水源石板滩水库停止给辖区10几家企业供水,改为靠南部的窄冲水库供水,以此保证北部饮用水源。
龙里县新建的窄冲、龙滩、石龙沟三座水库,新增年供水能力2286万立方米,这意味着即便石板滩等几个老水库真的供应不足时,龙里县也能保证正常供水到2020年4月份汛期。
自来水进校园。吕文春 摄
从常住人口4万到现在的8万,龙里县城水费从每月180万元到400万元。近年来,龙里加快发展,主动对接贵阳,而每一个水利项目建设、每一股水源的同步到位,也都能促进贵龙大道一带物流、房地产、旅游康养、体育等产业蓬勃发展,让中铁生态城、龙溪先导区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新兴特色城镇群逐步形成。
农村饮水安全进入少数民族家庭。吕文春 摄
龙里水利建设只是贵州水利惠民生的生动一例。近年来,贵州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府治理效能,先后建成黔中水利枢纽一期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夹岩、马岭、黄家湾、凤山等大型水库相继开工建设,“县县有中型水库”项目全部开工、建成投运74个县,“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供水水源”的格局正加快形成。
夹岩大坝趾板浇筑现场。杨良强 摄
2019年,贵州省还将“解决280万左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纳入十件民生实事。
许鹿说,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认识和解决市场经济与政府治理机制和能力之间的矛盾,其次要认识和解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持续增长且日益多样化与政府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性,因此,贵州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
安顺平坝石朱桥水库。路建 摄
信息网络通达万户
“啊?啊?喂!喂!喂!”嘟……嘟……嘟……以前,经常是电话刚接通还没30秒,就又断线了,64岁的冉孟权常常将手机举过头顶,往更高的山坡上走去。
冉孟权的家,在黔西南州望谟县大观镇伏开村四组海拔900米的半山腰上,家里的18头猪崽,是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每个月他都需要联系镇上的饲料供应商,将饲料送上门,而通讯中断让他无法确定对方到达的时间,他总是早早地到山下等。
移动贵州公司工作人员在进行基站建设。移动贵州公司供图
2019年5月30日,覆盖伏开村四组的最后一个基站正式投入使用,整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6月,冉孟权准备卖掉稍大的5头猪,掏出手机,信号满格,一通电话,买主在约好的时间将车子停在他家门口。
一根7米高的传输电杆,大约重800斤,要立在信号沿线,需要3次不同大小的货车转运,最后靠10—12个人力花2小时抬到山上的指定位置。在贵州大山深处30户以上的自然村,每建设一个4G基站,成本在150万元—180万元之间,建设周期3个月左右,无论是建设成本还是耗时都是平地建设的2倍以上。
2014年,贵州移动4G建设覆盖黔南州平塘县的卡蒲毛南族乡,图为移动工作人员教当地村民使用4G手机。移动贵州公司供图
“农村网络信息的畅通,让农民在生产发展及增收领域受益匪浅,是脱贫攻坚重要手段之一。”贵州省通信局发展处处长陈文广说。
近年来,贵州紧紧围绕三大战略行动,聚焦脱贫攻坚,发挥自身优势稳步推进网络扶贫,加快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建设,大力推进提速降费,落实贫困户三折优惠政策,让贫困户用得上网络、用得起网络、用得好网络。
目前贵州联通基于5G的智慧交通、智慧市政等十二大应用场景的应用示范在贵阳“数博大道”落地。图为贵州联通5G应用创新联合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讨论智慧城市的运行系统。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方亚丽 摄
目前,贵州通信光缆达96.9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达9130Gbps;贵阳被列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并跻身全国十三大通信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