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富平县:赵老峪北村喜事多

陕西学习平台2020-01-01
订阅
作者:刘雪妮

人逢喜事精神爽,春风得意心情佳!

最近,赵老峪北村的于丙莲见人总是乐呵呵的,脸上挂着喜气。前不久,在外打工的孙子娶了个黄陵姑娘,终于了了一家人的心事。结婚那天,全村人都过来帮忙,鞭炮放得震天响,大家个个喜上眉梢。

“前些年咱这里条件不好,老怕娃娶不上媳妇。现在不光修了通村路,还安了路灯、通了班车,孙子这婚事也顺利解决了,孙媳妇还是个护士哩!”提起孙子结婚的事,于丙莲笑得合不拢嘴。

这是赵老峪北村今年操办的第四件喜事。

赵老峪北村位于富平县薛镇政府北30公里处,距县城75公里,由原来的铁炉、红火、新丰3个村合并而来,全村278户91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76户216人。由于山大沟深、交通闭塞,过去一提起赵老峪北村,人们总是皱眉头。从村里到县城,必须从盘山路绕道70公里至东边的老庙、美原;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北上铜川,再择路去县城。

赵老峪北村俯瞰。来源:中国网

大山阻隔了交通,让贫穷在这里扎了根——被炊烟熏得发黑的窑洞、比比皆是的破旧瓦房让曾经的赵老峪北村显得萧条而冷清;大山更阻隔了希望——如果谁家生个男孩,添丁的喜悦远不及娶亲的烦恼来得真切。

“今年之前的五六年里,赵老峪北村都没有办过喜事,一些娶不上媳妇的小伙子只好当上门女婿!”谈起过去,赵老峪北村65岁的老支书田双喜语气中满是落寞和无奈。

变化发生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尤其是“两个全覆盖”的实施。

富平县采取“财政拿一点、部门投一点、社会筹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通过修缮房屋、整修电路、硬化地面、添置家具等形式,对除搬迁户、危改户之外的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进行改善,实现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全覆盖”;同时,围绕柿子和奶山羊两大产业,县上还帮助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群众发展起了投资小、见效快的“种养加”小产业,实现了对贫困户小产业帮扶“全覆盖”,使贫困群众普遍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作为富平唯一的深度贫困村,县委主要领导更是亲自包联,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相关职能部门则给予政策倾斜,镇党委、政府负责具体工作。“四支队伍”进驻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也接踵而至。

“这几年,县里不仅给村里修了路,还建了蓄水池和通信基站,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饮水、通信等几大难题。村里基础设施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种柿子、养山羊,日子越来越红火。”田双喜欣喜地对记者说。

赵老峪北村确实变了,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有生机:两条水泥路分别从山下通往村子南北两边,形成一条27.6公里的环线,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村子里气派的平房一座连着一座,火红的大铁门、崭新的太阳能、生动的文化墙、各色的小轿车……这一切让原本“土气”的赵老峪北村现代而充满活力。

伴随着这些“变化”而来的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方便”和“实惠”。

赵老峪北村新面貌。来源:中国网

74岁的伍水花前两天身体不舒服,便在门口坐上班车,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富平县医院,享受了一把城里人的优质医疗资源。

“搁在以前,身体不美了就让村医看看,实在撑不住了雇车几个小时才能到县城。现在路修得平平,出门就有班车,生病了几锅烟的工夫就到县医院了!还别说,人家大医院水平就是高,这次看完病身体舒服多了。”说着看病的经历,伍水花特别感慨。

“这几年政策就是好,我家这几间宽敞的平房就是政府给了3万元危房改造资金,自己再凑了1万元盖的。”伍水花的儿子刘军良接话道。

“我都70多岁了,从来没敢想过这辈子还能住上平房,而且国家还帮我把院子里里外外硬化了。门口的自来水是山泉水,引个管子放到自家水窖里,安上水泵,一推开关水就到厨房的缸里了。天黑了去村里串个门,路灯明晃晃,一点都不害怕。现在的日子真好!”说这话的时候,伍水花眼中噙着泪花。

村民杨安治的感受更是不同一般。

杨安治有两个儿子。前些年村里家里条件都不好,大儿子曾谈过两个女朋友,但带回家转一圈后,女娃都被吓跑了。老杨无奈只好让大儿子去山外给人当了上门女婿,为此他好久心里都不大得劲。今年10月份,小儿子和本村姑娘在家里结婚了,老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瞧!通村路不但通到山外,也通到家门口,条件好了,本村的女娃娃愿意留下来,外村的也愿意嫁进来。除了今年娶媳妇的四个后生外,还有好几个把女朋友领回来,婚事也基本敲定了,明年结婚的肯定比今年还多!”杨安治呵呵笑着对记者说。

如果说结婚、盖房是个人的喜事、大事,那么,整村脱贫则是全体赵老峪北村人的喜事、大事。今年,赵老峪北村一举摘掉戴了多年的贫困帽,这也意味着富平全县8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全村现有1100多亩花椒,200多亩柿子,300多亩苹果,村集体还有500亩丹参,这些都是我们致富的希望。明年丹参出售后集体最少能有100万元的收入。除预留一部分发展基金外,我们计划将其余的按股权进行分配,让群众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望着村子周边成片的花椒、满山的丹参,田双喜坚定地说。

来源:渭南日报
作者单位:渭南日报
责任编辑:雷甜 谢卓
陕西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