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个陌生、遥远甚至带有一丝神秘和“高冷”的专业领域。然而,真实的考古究竟是怎样的呢?通过今天介绍的这件江苏扬州国宝,大家或许能够理解其中一二。这件国宝就是扬州博物馆展陈的唐青花碗残片。
扬州博物馆三楼设有“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展厅,其中唐代展区中的一角,展陈着一片青花碗残片,器身满施白釉及底,釉色白中泛黄,器心绘有一朵青花重瓣大团花。虽是残片,但不难想象,在团花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各蔓延出一根蔓藤,上有四朵单瓣团花。靠近口沿,还布置了灵芝形状的长脚卷云纹样,整个图案用笔简练,线条流畅。
青花瓷是生活当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瓷器,它一般是在胎体上用钴料进行彩绘,然后上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因为是釉下彩,所以其特色是永不褪色。永不褪色的青花瓷片,在地下沉睡千年。直到1983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遇下,它才得以破土重生。
1983年,扬州对三元路段进行拓宽施工,当时就职于唐城文物保管所的顾风,每天玩命地在工地上捡拾瓷片,他期待能用实物佐证唐代扬州城曾经的辉煌。一天,顾风从工人铁锹的工作面上,突然发现了一个沾着泥土的白色瓷片,他抹去上面的泥土,定睛一看,从底足到口沿,器形都很完整,纹样也十分清晰。
顾风很快就联想到在1974—1975年,由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扬州师范学院共同组成的考古发掘工作组,在扬州师范学院和江苏农学院的基建工程中发现了扬州唐城遗址。八个月的时间里,工作组发掘了1100平方米,出土完整和较完整的文物一千余件,陶瓷器是这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在众多收获当中,有一个青花瓷片让众人非常困惑。因为青花从已知的知识看应该是从元代才有,发掘的唐青花瓷片在当时还是个孤例,再加上这件瓷片从造型到纹路,都不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因此对于青花瓷的起源,数年间,国内学术界一直无法断言。直到1983年,顾风手中的这片青花碗残片,彻底打破了平静。经过谨慎考证与辨析,顾风确定这就是唐青花。
顾风等考古工作者的发现轰动一时,当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工作者,闻讯前来,在三元路工地,又捡到一些唐青花瓷片,随着后来在河南巩县又找到了唐青花,青花瓷器的起源时间,终于提前到了唐代。包括唐青花碗残片在内的一批标本的发现,对探索我国青花瓷器的起源,佐证唐代扬州城的历史地位,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