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袁定江:“海归农民”引领致富奔康

四川学习平台2019-09-26
订阅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是一名乡村“海归”,狠下决心艰苦创业,捧出真心对待乡邻,身体力行诠释着一名党员的家国情怀。

袁定江,男,1971年3月出生,48岁,中共党员,市、县人大代表,现任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禾丰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先后获评井研县“感恩井研・回报家乡”风采人物、“回乡创业之星”“农村十大状元”“井研县改革开放30年引领农村发展十大杰出人物”“先进农村种养大户”“优秀返乡农民工代表”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

从“一知半解”到“一技之长”的历程

2001年,当时的袁定江风华正茂、年轻气盛,靠着自己摸索的养殖技术养家糊口,在当地算小有名气。单靠着传统养殖产业,全家人已能丰衣足食,然而袁定江的内心却很迷惘:“传统的养殖模式还能持续多久?有没有办法带动乡邻一起致富?”这些问题萦绕在袁定江的心头。

直到当年4月,一通电话为他指出了方向:“县总工会计划选派一批有经验的致富带头人到国外学习,你愿不愿意去?”袁定江认为发达国家耕地少,农业发展却走在世界前列,值得一学,便一口答应。起初,袁定江的妻子并不同意,他花了很长时间劝服妻子,终于踏上出国求学路。在国外的一年时间里,袁定江克服亲人异地、语言障碍、饮食差异等困难,到各类自动化养殖车间认真观摩学习,了解生猪养殖先进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探究龚便循环处理和废气处理等环保问题。“天天和猪打交道,一年瘦了20斤。”想这段经历,袁定江用微笑带过辛酸。

从“一己之力”到“群策群力”的转变

2002年4月,袁定江学习期满回国,回到了家乡——井研县千佛镇。“学是为了用,不用等于白学”,袁定江一心想着规划生猪养殖园和蔬菜种植园,着手四处筹集资金,希望带着乡亲们“大干一场”。但对于未知的生意前途亲朋好友却未出资帮助,一腔热血却遭遇了“冷水”,袁定江气馁又心寒。但他面对困难不甘心,在村党支部、镇政府、县总工会和银行之间来回奔走,终于,袁定江成功拿到了25万元的银行贷款。“25万只能租农民的土地,离规模发展需要的资金还差一大截,但总算开了个好头”,为了争取亲朋好友的认可和支持,袁定江调整思路,“先自己干,让大家看看我是不是认真的。”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为了节省开支,他撸起袖子亲自干,起早贪黑拼命干,自己既是老板也是工人。皇天不负有心人,眼见袁定江把唯一居住的房子卖了投资养猪场,他的坚定执着终于打动了一些亲朋好友,同意助他一臂之力、共渡难关。

袁定江现代化规模生猪养殖场

从“一家之富”到“一方同富”的喜悦

利用银行贷款、卖房收入和亲朋好友的资助,袁定江在千佛镇投资43万元建起了现代化规模生猪养殖场。不久,他的养殖场发展了母猪60头、商品猪400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感兴趣”。

经过几年的时间,袁定江的生猪养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畜禽粪便污染问题也显现出来。为此,2010年10月,袁定江成立了井研县禾丰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3000万元,流转土地1050亩,建起了12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蔬菜基地,同时引进太阳能杀虫、自动化播种、纱网防虫等技术。2

012年,袁定江改造升级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技术,实现园区滴灌、喷灌全覆盖,经相关部门验收达到了省级农业示范科技园区标准,成为全省农业现代化园区的“标杆”。蔬菜基地运行9年来,共租用175户农户土地,年付租金83万元,村民年均增收1000余元;带动周边村民150余人就近务工,月均工资1500元,年发工资约200万元;示范带动周边2个村50余户农户发展种养产业,种养殖技术培训普惠乡邻。

袁定江现代农业示范园蔬菜基地育秧

规模种植番茄

规模种植茄子

流转土地栽植果树

发展壮大规模养殖青蛙

从“默默无闻”到“先锋模范”的榜样

创业艰辛百难多,袁定江和他的蔬菜园区、养殖场几经波折考验,依靠井研农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以致用、艰苦创业、实干兴乡,引领全县种养殖业现代化生产管理,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

作者单位:中共井研县委宣传部 井研县千佛镇党委
责任编辑:刘媛 何云冬 吴潇
四川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