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丨常州师者:仁爱为本 教而时新

江苏学习平台2019-12-27
订阅
作者:徐博

2018年,仿佛还在昨天。2019年,已至岁末。如果,只用两个字总结你的2019,你最想用的是?

今天,我们继续推出温暖常州2019系列回顾。本期关键词“仁爱”,我们把这个词献给常州教师。

下面十个瞬间,温暖、有爱,他们在关于老师的考卷中,交出最高分。他们默默地做着他们自认为很“平常”的事。

一、“明天让小林来上学,钱的事,我来想办法!”

礼嘉坂上初级中学杨黎老师工作十三年,她的班会课,总能让孩子真心交流,他们班的家长会,总能让家长泪如雨下。因为,她用真心,换回了孩子们的真情!

学生小林家境贫困。上至初二,父母便因教辅费用交不起,想让女儿退学出去打工。作为班主任的杨黎,多次电话与其父母沟通,最后,杨黎说了一句话:“明天还是让小林来上学,钱的事,我来想办法。”就这样,杨老师为小林垫付了一学期的教辅费用和餐费。

“十三年,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希望让真心传递,温暖每一个孩子的脸庞。”杨黎说。

二、看你做的好事!这个不留名的老师,还是让我们知道啦

3月4日,一封特殊的感谢信来到了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洪霄院长的案头。这封感谢信来自苏州市民周仲清、张德慧夫妇。两位老人在信中回顾了春节期间来常探亲,因城市变化太大以致迷路时,得到该校招就处史京军老师热情相助的前后经过,对史老师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式善行表示了衷心感谢,对学校培育出高素质教师予以盛赞。

三、疯传!常州女教师“僵硬照”走红

朋友圈被武进雪堰潘家小学赵雪芬老师的照片刷屏了。潘家小学三年级办公室赵老师站在办公桌前桌子上放着一张方凳,上面铺着作业本,专心致志地工作着。原来,由于近阶段工作任务重,赵老师颈椎病发作疼得无法低头批作业。为了不耽误孩子们学习,于是想出了把板凳放在办公桌上批作业的好办法。

赵老师说:“一旦生病了学生咋办?这是我第一个闪出的想法,为了不影响教学质量,不影响本班学生的成绩,有些小病痛也就自己克服了。这事儿不值一提!”

四、她,坚守乡村17年,全国优秀教师,一路带娃“打怪升级”

曹燕,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从教17年来,她始终坚守在乡村学校,坚持用智慧之“爱”陪伴学生成长,给乡村学校的孩子撑起了一片明媚的天空。

“作为老师,我最大的追求就是看到学生获得成功时,露出的灿烂笑容,这也是我前进的动力。”

五、凑近些,老师就能看清你们的作业了

在一间普通的教室里,周老师正躬身伏案盯着学生的作业本吃力地批改作业。原来,54岁的她眼睛早已大不如前,唯有凑近些,才能看得更清楚些。

周建琴老师一直是一位中学教师,前年转岗来到星河实验小学。从初中到小学,变的是教育的对象,不变的是对待学生的拳拳之心。她一口一个“宝贝”,喊得孩子们都乐于与她亲近。

六、潘家“老顽童”李永清,江苏最美教师

“我喜欢做老师!”这是李永清对师范校长说的第一句话,从这张老照片就可以看出他的真心话,看到他满满的幸福!

李永清老师说:“自己做的都是一件件小事,只要对孩子有利,对他人有助,对学校有益,就要坚持去做。人只要有恒心,不是金子也会闪光。他希望年轻老师:用心起好步,走好每一步,不断有进步,永远不停步!坚持才能出彩,坚持才有快乐!”

七、这位老师出名了,大张旗鼓办辅导班,一办就是25年

今年83岁的徐学勤家住天宁区丽华一村,一头银发的她,总是带着和蔼笑容。

自1994年从常州财经学校退休,她每天都给邻居家孩子义务辅导功课。后来又扩展到为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和困难家庭孩子辅导功课,且不收分文。去年,她被评为“江苏好人”。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和“活一天就要有一天的价值”,是徐学勤奉行的两句格言,“通过帮助人,绽放自己的退休生活。”

八、嘉泽李老师,骑着三轮车买菜的风中王子

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嘉小校园,一个清瘦的身影骑着三轮车,满载着新鲜的蔬菜瓜果进入校园,给美好的一天带来一份接地气的感动。

风华正茂时,他曾是女教师谈吐中的风中王子,而今,他是嘉小师生眼中的老帅哥。李建伟也是食堂最暖伙夫,校园最美摄影师,资深数学老师。

九、爱,不放假!50名老师为留守儿童办暑期学堂

步行15分钟、乘坐40分钟城镇公交,7月17日早晨7点45分,溧阳市西平小学老师陈灵芝准时赶到溧阳南渡镇胜笪村委。

“胜笪明慧读书台”是村里暑假给孩子们办的公益课堂,陈老师是给孩子们上课的志愿者之一。“胜笪明慧读书台”在溧阳市内的大溪小学、实验小学、培智学校招募50名志愿者老师,这个村46名一到四年级的留守儿童在这里参加手工珠串、钻贴十字绣、机器人课等兴趣课程,同时,还能得到老师们在功课上的辅导。

十、援疆又援陕,且看这位退休老师的支教路

“如果党的教育事业有需要,我明天就可以出发!”横林高级中学退休教师沈克明如是说。

沈老师从教32年,2014年10月光荣退休,2016年8月,沈老师赴新疆尼勒克武进高级中学支教,2018年11月,他再次踏上支教之路,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高级中学支教。年过花甲的沈老师,一次又一次踏上支教路,他告诉我们:“这个年纪还能做点事,是一种幸福!”

作者单位:常州日报社
责任编辑:刘科羽 宋德生 唐韵
江苏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