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老年人口持续增加,截至2019年末,全县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4.3万,占总人口17.8%。
为提升养老服务管理水平,肥西县强化顶层设计,注重改革创新,有效整合政府各部门政策、资金和项目资源,构建以县级养老指导中心、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和互助养老站点为载体的城乡互动、功能互补的养老服务格局。
精心规划 明晰发展思路
肥西县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按照县、乡镇和社区“三级配置”,形成金字塔形养老服务设施架构,其中县、乡镇两级养老服务设施主要发挥托底线、保基本的作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主要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管、日间照料、供餐助餐、家庭保洁、代购代缴、陪护陪伴、助浴助急等生活照顾服务。
同时,积极推进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模式,盘活养老资源,将闲置床位全面推向市场。推动农村敬老院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满足社会多样化养老需求。
抓好载体 夯实养老基础
肥西县以合肥市“515”敬老工程建设为契机,累计投入资金近1亿元,建成“515”敬老院15所。目前,全县公办养老服务中心总数达17所,床位数3410张。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肥西县还先后投入一次性建设资金和运营补助金额共计1100万元,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92个;投入资金330万元,建成社区“老少活动家园”33个。其中,三河镇木兰社区投资约150万元建成400平方的社区互助养老工作站,通过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送餐服务等,并充分利用社区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打通了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全县投入80余万元,对全县敬老院统一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敬老院管理“互联网+”。此外,对15所“515”敬老院安装了电子刷卡系统、烟雾报警系统和门禁系统等,敬老院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服务上门 扶老助老蔚然成风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肥西县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2013年以来,投入近100万元,开展特殊老年人人文关怀、失独和高龄老人公益服务等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试点,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乐享晚年。2017-2019年投入288万元,在上派镇试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面向符合条件的三类老年人(70周岁以上低保,70周岁以上无子女,9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推出政府购买服务。
链接资源 志愿结对服务精准化
通过组建长期结对志愿者服务队伍,肥西县在桃花镇等地区为老人长期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法律援助等服务。其中,肥西弘爱志愿者协会联合桃花镇卫生院、合肥翡翠医院、安徽三联学院等多家爱心单位共建了“康乐爱心联盟”,组建起由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康复理疗师、医护人员等专业志愿者组成的项目运作团队,为特困供养人员提供精细化、精准化的志愿服务。
医养结合 专护区建设全覆盖
2013年,肥西县官亭镇江夏敬老院在全市率先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探索敬老院专护区建设,投资60多万元在院内建立可容纳40多人的特护区,对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卧床老人入住专护区实行特护。为大力推进敬老院改革创新,释放养老事业转型发展新动力,2015年初,肥西县民政、卫健、财政联合出台《肥西县公办养老机构专护区建设方案》,按照“敬老院+医院”模式,建成16所敬老院医疗“专护区”。2019年在官亭镇、铭传乡新建专护区2个,确保150张床位以上养老服务中心专护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