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作为贵州高新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贵阳国家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贵阳市有关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开辟出一个个特殊的战场,纵深挺进各对口帮扶点的帮扶工作。今天的“2019·年轮里的高新色彩”系列报道,我们来聚焦高新区是如何深扎“黄土地”、做优农产品,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的。
这曾是偏僻落后、交通闭塞的纳雍山区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久困于穷的乡农们冀以小康的呐喊。而如今,坐车驱驶在纳雍的进乡公路上,歌词中往日的贫瘠景象却早已深埋于黄土。
让我们把坐标定位于贵阳国家高新区的政务服务大厅,由此出发沿沪昆高速、夏蓉高速,一路向西北行驶,途经160多公里后,车窗外高山耸立、峡谷湍流,这里便是誉有“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称谓的纳雍县了,也是高新区2019年的重点结对帮扶点。这一年,两地跨越山水,以产业、医疗、教育等为桥,来回行驶累积达两千余车次。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正是高新区结合自身优势对点帮扶的“撬点”。长久以来,种植玉米、土豆等低效农作物已是纳雍乡镇农户长期困守的“贫困循环”,如何从根深蒂固的种植观念上帮助农户们“拔穷根、变思维”,高新区扶贫办有着自己的思考。
组织与人力资源部扶贫办工作人员蔡翔:“我们结合纳雍县脱贫攻坚实际,抓住农村产业革命这一关键点,按照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围绕当地产业帮扶需求,组织和动员区属机关帮扶单位、园区爱心企业积极投入资金、资源,支持纳雍县贫困地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并协助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好贫困人口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帮扶资金充分发挥效益。”
2019年,贵阳高新区通过开展春季“十个一行动”、夏秋决战“231”等联动攻势,帮助纳雍县新桥村、唐家坝村、大包包社区等24个贫困村和社区,重点支持茶叶、蔬菜、生态畜牧、水果等31个乡村产业转型项目,覆盖贫困群众2589户10942人。
村民陈典发:“这个大棚建起来了,草莓也种起了,通过种植一天就有100元的收入,现在我们的生活也一天又比一天好了。”
抓产销衔接,促“纳货出山”
在帮扶措施的推动下,温室大棚建起来了,农民讲习所办起来了,专业转型搞起来了,“黄土地”里处处结“金果”,可如何打开销路送黔货出山?这便成了高新区对点帮扶的第二道“门槛”。为此,高新区充分发挥高新产业的集聚优势,联动企业借势产业,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电商等高新技术平台,全力做好“市场帮扶”文章,着力解决“产销对接”,奋力推动“纳货出山”。
高新·纳雍壹心众创空间负责人褚洁:“今年在高新区的帮助下,我们成立了‘高新·纳雍壹心众创空间’,并实施‘扶贫农特产品进社区’项目。目前在贵阳市会展城、世纪城,以及花果园等社区已经开展了扶贫特卖会这样的活动76场,累计收入达到了300多万。”
涓涓细流汇江海,众人拾柴火焰高。据统计,今年以来,高新区通过在辖内开展“以购代捐”等系列市场帮扶活动,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园区企业、餐饮门店等,以消费带动扶贫,采购纳雍玛瑙红樱桃、蜂蜜、土鸡、鸡蛋、面条、核桃等农特产品,累计销售收入达364.06万元。
夯实民生工程 聚焦百姓福祉
如果说产业转型是为脱贫攻坚“输新血”,那么完善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就是为全面小康“强筋骨”。纳雍县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村寨分散,路、水等基础设施的“短板”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的长效发展。如何补短板、解民困?高新区把目光投向民生工程,全力在这块“硬骨头”上下功夫。
蔡翔:“今年9月,新桥村饮用水厂项目已竣工并投产,由贵州龙井源泉水业有限公司进行运营,分别在纳雍县城、寨乐镇、沙包镇、六盘水市等地设置10个服务点进行销售及配送,截止目前,共销售饮用水3万桶,销售收入6万余元,项目利益联结全村贫困户。”
村民彭纪学:“以前我们这里用水是用地下水,要用水泵抽起来才得用水,现在都安装上了引水管道,扭开水龙头洗什么都方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只是高新区为纳雍县实施民生工程的一个方面,对点帮扶纳雍也仅是高新区助力全省脱贫攻坚的一道微景观。
由对点局部帮扶 到助力全局攻坚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村村通”公路建设取得新成效,高新区以大数据为撬点,通过扶持,助力贵州智通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通村村”农村综合生活服务开放生态平台,联通了城乡两大市场,促进农产品变商品,同时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高效集聚。
贵州智通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谷宏芳:“我们通过全省88个县整合了每个县从100个到600个村的资源,在整个贵州18000千多个村子里面去建立一个小站点,作为服务村民出行和农村物流的一个集合点。”
据统计,目前智通天下公司已完成全省88 个县“通村村”调度中心建设,实现系统上线。截至 2019 年 8 月底,全省已建成村服务站 7000余个,累计注册用户超过 50 余万人,累计服务群众超百万人次。
“通村村”进一步畅通了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而高新技术的助攻优势却远不止于此。
医疗方面,自从村卫生室安装了“互联网远程医疗平台”寻医问诊平台后,村民们大病小病通过线上网络连接,不出村就能向专家问诊。而这一切正是源于高新区朗玛信息科技公司围绕“互联网+精准扶贫”,将贵州省内130余个贫困村村医纳入到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一对一”精准帮扶的创新做法。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扶贫专员冉秀勇:“截至2019年底,朗玛信息为全国贫困群众节约医疗成本约15亿元、投入扶贫公益资金133万元,为习水县、纳雍县、织金县投入帮扶资金100万余元。”
迢迢扶贫路,浓浓百家情。截止2019年,贵阳高新区共有24个机关单位、125家辖区企业,1500余人次赴纳雍县开展实地帮扶,累计投入金额2025.31万元,共带动42178名贫困人口脱贫。
身处市井繁华,心系四方乡野。迈进2020年,贵阳国家高新区将牢记嘱托,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把踩入“黄土”的脚步扎得更深、走得更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贡献高新力量。